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清的人杰,夺目璀璨。他们争奇斗艳,大展才华,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大智慧。

这些智慧,犹如黑夜里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又如夜空上的北斗,指引我们方向。《道德经》、《论语》、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等这些,拿出其中任何一个,都够我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

但是,当我们民族骄傲,文化自信的同时,却又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三千年的封建文化里,也还存在着一部分糟粕。这些糟粕,我们应该正视,应该承认,同时,我们也应该摒弃。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三千年来,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对女性思想上的束缚。

比如三从四德,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使得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地位低下,没有权利。

又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更是从思想上、文化上以及受教育的权力上,禁锢女性。

以无才为荣,以有才为耻,这种扭曲的思想观念,以至无数代聪明才智不弱于男性的女人,再也没有了与男人一争高下的可能。

然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经过无数先辈的沉淀,终于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不屈服于命运选择,不屈服于时代枷锁,最终冲破牢笼,打破社会与时代的禁锢,一跃而起,在全是男人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汉代有卓文君、蔡文姬,唐代有上官婉儿,南宋有唐婉,而本篇文章要说的,则是北宋与南宋过渡期间,一跃成为词坛巅峰,且被人们公认的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一、两碗酒,喝出了少女时的纯真与愁思。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明水湖清澈如许,小亭台迎风而立,一时间春意盎然。

李清照早期的生活非常富足,而且读书氛围浓厚。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后因文采出众,被苏轼收为学生,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李清照的母亲,也是名门之后,据说是宋朝最年轻的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当年王拱辰十八九岁就中了状元,可见李清照后来的才华横溢,有一部分是带着良好的基因的。

由于李清照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所以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早早学得一身的好才华。那一年,李清照十六岁,还是破瓜之年,但她却已经开始在词坛上斩头露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碧水清波,荷塘夜色,一位灵动的少女,撑着船,喝着酒,在河中欢快的玩耍,结果一时兴起,竟然忘记了天色已暗,不知归途。着急之下,却又误入藕花深处,慌乱中只得赶紧划船,无意间,又将一群水鸟惊走。

这首《如梦令》短短29字,便将游玩的经历,描绘的扣人心弦,一波三折。且词中不带夸张与华丽的辞藻,只是一些寻常文字,然而整个画面却已然栩栩如生。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不可自拔。

此时的李清照,是一位叛逆的少女,天真、活泼、贪玩、好动,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出去玩,天黑了还不回家的样子。一般到这个地步,怕是要少不了挨一顿毒打。

可李清照不但这样干了,而且还大胆的写出来,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女孩子家不好好在家刺绣,却出来干这种事,简直是荒唐。

但也正是因为李清照好玩的天性和不被世俗眼光左右的胆量,李清照才成为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当然,让李清照斩头露角的不仅仅只是少女般的天真与活泼,还有那属于她自己独有的一缕愁思。

那一夜,疾风骤雨,窗外的满园花色,怕是要被无情摧残,于是心中不忍,借酒消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因为风雨,扰了自己喜爱的海棠,于是借酒消愁,早晨从沉睡中醒来,那酒气还未散,可她依然不敢面对窗的外花朵被雨摧残的现实,于是小心翼翼问侍女怎样,此时她的心中,似乎还有一丝期待,然而侍女不解其意,只说海棠依旧。李清照听罢,却更加愁闷,你终究是不懂我。

或许在李清照心中,他在意的不是海棠,不是窗外,而是整个春天的红艳。所以她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于是人们知道了,原来花叶,还可以用绿肥红瘦来形容。也是从此,李清照的词,不再仅仅是平淡之美,现在还有了惊艳之美。

惊艳了春天,惊艳了时代,惊艳了整个中华词坛。

二、两阙词,写出了初恋时的羞涩与顽皮。

时光流转,岁月静好。这一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调往京城汴梁,李清照也随之来到京都。从此,开封城里多了一位会写词的女佳人,使得这原本就很繁华的汴梁城,再添喜气。

此时的李清照,正值妙龄,情窦初开,每当独自一人的时候,孤独的愁绪就会席卷,不自觉的,就会幻想男人,幻想爱情,以及幻想一个能够真心相爱的人,共度余生。

几多幻想,几多等待。或许是月老早就牵好了红线,又或许是上天早就注定好了姻缘。那一日,李清照终于等来了情郎。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噪,李清照独自在院中闲适地荡着秋千,露水未去,薄汗湿衣,忽然有客人入内,李清照急忙躲避,但当她看见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时,不觉间一阵羞意浮现,竟然不忍离去,反而是偷偷的在门后拿起一枝青梅,假装轻嗅。

来的这个人,叫赵明诚,他的父亲是赵挺之,在朝担任吏部侍郎,官居三品,政绩突出。说起赵明诚的到访,其实是按耐已久。

当初李清照初到京城,名声大起,众人都知道开封城里来了一位会写词的奇女子,名叫李清照,而且还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于是赵明诚倾慕不已,最后终于说服父亲,前来提亲。

而赵挺之之所以同意这门婚事,其实背后还有一定的政治考虑,虽然李格非官位从六品,远远不及自己,可他却是苏轼的学生,属于旧党。而自己和蔡京是一队,属于新党,现在答应这门亲事,则是为了防止日后如果有个万一,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不管上代人是如何考虑,总之李清照和赵明诚是走在了一起。接下来的日子,是新婚燕尔,是缠绵悱恻,是彼此的幻梦成真。

盛春的汴梁,满城芬芳。那天无事,李清照趁着春日的暖阳,上街闲逛,街上碰见一个卖花的商贩,一时兴起,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鲜花,捧回家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李清照专门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当时两人新婚不久,李清照看见鲜花,于是兴起,想试试自己和鲜花在丈夫眼中,这两者到底哪个更好看。于是梳理秀发,戴上首饰,徒要教郎比并看。

那个“徒要”,真好似现在社会,女朋友突发奇想的无理取闹和任性,使人猝不及防。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她少女般的羞涩情怀;而“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则是她身为一个快乐的小女人的内心写照。

此时的李清照,是快乐的少女,是天真的小妇人,是围着丈夫打转的小媳妇。

但她不知道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逝去,而快乐的日子也总是容易戛然而止。

三、政坛突变,两地分别,李清照愁煞世间。

宋徽宗崇宁二年,新党与旧党之间的斗争欲烈,最终旧党失败。到九月,朝廷颁布法令,昭告天下要求“宗室不得与元祐党人子孙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

而李格非,身为旧党知名人士,当下便深陷牢狱,不可自拔。至于李清照,则是含冤受辱,难逃干系。当时李清照曾求助公公赵挺之施以援手,可赵挺之左右权衡,不肯相救。

百般煎熬之下,李清照只得收拾行囊,独自一人,返回山东明水老家。自此,李清照与赵明诚开始两地分别。

此时的李清照,既思念远方的丈夫,又担忧父亲的安危,同时又对两家人关系的未来,充满愁苦。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而未来的前途,却是无比黑暗。

终于,李清照在一个细雨飘零的凉秋,愤懑的愁绪喷薄而发。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一个萧索的凉秋,李清照穿着单衣,独架小船出游,她孤零零地望着天上的云层,心想可有谁给我寄一封书信吗?或是父亲的好消息,或是丈夫的境况,然而直到大雁回来的时候,也不见任何音讯,只有一轮圆月,萧索的挂在西楼。

花自顾飘零,水自顾流走,然而我的相思,却是两处哀愁,而且这种哀愁之苦,挥之不去,赶之不走,刚刚才下了眉头,现在却又上了心头,这极致的愁,我到底该如何是好?

这首《一剪梅》,一改李清照往日轻松快乐的语调,直接笔锋急转,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极致愁苦的词人形象,与她之前的诗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李清照的哀愁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她还要往上走,她要通过愁,走上词坛顶峰。

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李清照看着别人竟是团聚的喜悦,而自己却是孑然一身,她又再次黯然,面对远方的赵明诚,她隔空相望,满心哀愁。

于是,她在愁苦之中喝下第三碗酒,奋笔疾书写了一首《醉花阴》给赵明诚寄了过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烦愁,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而今又到了重阳佳节,只有自己孤独的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将全身浸透,然而身旁却没有你的相伴。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的我,怎么能不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我因过度思念,现如今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远方的赵明诚,你可知否?

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这赵明诚有点渣。据说当时的赵明诚在收到信后,大肆赞扬李清照写的好,然后自囚室内三天三夜,要写出一首和李清照比高低,最后还故意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让好友品评,结果好友只说,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绝佳。

此刻的赵明诚,只是沉浸在妻子优美的词句中,却丝毫体会不到妻子在词中想要表达的那些相思与愁意,如今她已经“人比黄花瘦”了,这赵明诚却浑然不觉得,只顾去攀比,可见其本性是何(直男)。

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女词人李清照为什么天天那么愁,似乎也能理解了 。

这些痛苦的经历,伤害了李清照的内心,然而也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最后成就了李清照在词坛上的高度。

所以,人生中的幸或不幸,有时候真不好轻易去下定论。

四、青州十年日日伴,山河破碎缘尽时。

公元1107年,新旧党之间的斗争结束,算下来,李清照大概与赵明诚分别了四年左右,日子不算很长,但对于相思中的人来说,却也是难以承受之痛。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或许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或许是今生命运给予的馈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照与赵明诚有情人终成眷属,一起渡过了十年的快乐时光。

在青州的这十年间,两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日子过的甚是甜美,真好似一对神仙眷侣。几百年后,又有一位多情的男子,因为爱妻亡故,心生悼念,于是写了一首词,并且借用李清照的这一段往事,抒发情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说的就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的十年生活。

根据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描写:“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爱情的本质,就是要找一个趣味相投,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生活,彼此相互打趣,相互玩笑。唯有这样,今后余生的每一天,才会像是初恋时的那般美好。

徐志摩也曾写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我想,当李清照开心的依偎在赵明诚怀里低头饮茶的时候,应该就像是徐志摩口中的那个低头的温柔吧,如此画面,甚是羡慕。

然而关于世间的美好时光,命运之神总是无比吝啬。因为十年之后,赵明诚走了,而且还变心了,他重归仕途,与歌姬纵酒放歌。

当李清照怀着不安的心情,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磨难地找到赵明诚时,那一刻,她的心碎了。

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如今在他眼前的赵明诚,竟然高举酒杯,与歌姬相拥。

然而,那李清照还未来得及为此悲痛,另一场更大的悲痛就又接踵而来。金人南下,开封被围,随之北宋灭亡,一半山河尽落敌手。

面对山河破碎,李清照放下了一身儿女情长,她开始变得豪放,变得凛然。尤其是在她路过那一条挡住项羽的乌江时,她更加激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此人们知道了,原来李清照的内心,并不全是愁思,在危难关头,她亦有男子汉的一腔热血。

五、干下最后一碗酒,李清照从此成为绝唱。

辗转逃亡的那几年,李清照原谅了赵明诚,而赵明诚亦悔改了自己的过错。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但在面对国家的风雨飘摇时,却也顾及不上这些个人的情感。光是逃命,就花光了两人所有的力气。

只是,这次的命运之神没有再次眷顾他们,短短四年时间,赵明诚因为多日奔波,整天提心吊胆,且多次命悬一线,终于在1129年,赵明诚病逝在南京。从此两人的缘分,走到尽头。这一年,他49,她46。

两人从相遇到结束,一共持续了28年左右。期间又因多遭变故,所以两人实际在一起的安逸时光,只有一半。其实在李清照的心底,她还是深爱赵明诚的,并没有因为赵明诚的一些不堪,而有所改变。

那天,李清照在听闻丈夫的噩耗后,不禁悲痛欲绝,再回忆起曾经的赌书泼茶,更是伤心流泪,原来那一段往事,竟是如此的珍贵。于是,在多种悲痛汇聚在一起的那一刻,李清照干下了第四碗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一刻起,李清照的生命里只剩一个愁字。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孑然一身。

她不再是天真顽皮的少女,不再是任性的小媳妇,不再是赌书泼茶的妇人。她迈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步,走上词坛的最顶峰,变成了一位愁思千万的女词人。

放眼望去,词坛上亦是孤独,即便跨越时空的前世与未来,亦没有一个可以和她比肩的女伴。她站在那里,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

我想,对于李清照的认知,就定格在这一刻吧,记住这个完美又高大的身影,然后钦佩。

最后,再用李清照的一首词,来描绘她的后半生——《武陵春·春晚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