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载:“初,学士张飞卿者,于明诚至行在时,以玉壶示明诚,语久之,仍携壶去;时建康置防秋安抚使(当时临时京城建康设有专门防止叛国通金慰抚百姓的官员),扰攘之际,或疑其馈璧北朝也。言者列以上闻,或言赵、张皆当置狱。”简而言之,有人怀疑赵明诚与张飞卿密谋把玉壶献给金国,所以把他们列入黑名单,并向皇上汇报了这事。
馈璧北朝不但当置狱,而且罪该万死。虽赵明诚不久病死了,但这个罪名作为遗孀的李清照也是绝对担不起的,况且在她手上还留有许多贵重的东西。于是,李清照打算把这些金属器皿献给朝廷,以示忠诚,以绝后患。
不料,此时的宋高宗不但居无定所,而且马不停蹄。李清照刚刚赶到这里,行朝已徙别处。再追,又扑空。无奈之下,李清照只好把欲献之物送往嵊县。谁知,嵊县发生兵变。兵变虽平定,但那些东西下落不明。据说被一个姓李的将军据为己有,可李清照怎么去查证呢?这时李清照在绍兴,租了一个钟姓人家的房子,手上还留有一些珍贵的便于携带的字画。也许看她独自一人好欺负,有人乘月黑风高挖壁破墙把字画偷走了。过了几天,有一个自称是钟复皓的人对李清照说,如出钱,可以赎回字画。此时的李清照哪里还出得起大钱,只好尽其所能赎回“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金石录后序》)。
对李清照的遭遇,今人为之叹息,古人也寄予深切同情。据说明朝宰相张居正看了《金石录后序》,对明火执仗的会稽钟氏深恶痛绝。《玉茗琐谈》载:“张居正在政府日,见部吏钟姓浙音者,问曰:‘汝会稽人耶?’曰:‘然。’居正色变久之。吏曰:‘新自湖广迁往耳。’然卒黜之。”因为是绍兴人,又恰好姓钟,张居正就没给他好脸色看。尽管赶紧解释是新近才从湖广搬过去的,但在朝廷主政的张居正之后还是把他罢免了。俞正燮在录这段轶闻后加了这样的注释:“文忠(张居正谥号)盖以钟复皓故。时不悉其意,以为乖暴。”意为张居正对钟姓绍兴人没有好感是因为钟复皓的缘故。当时人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还以为是张居正乖戾粗暴。张居正与李清照所说的钟复皓相距四百多年,即使那个钟姓绍兴人不是从湖广搬过去的,与钟复皓也没什么关系;即使那个人恰巧是钟复皓的后裔,也用不着把几百年前的旧账算到他头上。可见张居正确实是个性情中人,同时也说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打动过许多人。
李清照在人生暮年,为生计所迫,一改清高姿态,替人写过一些与“清丽其词”风格完全不同的节庆谀颂帖子。宋人周密在《浩然斋雅谈》中说:“李易安,绍兴癸亥(1143年)在行都,有亲联为内命妇者(内命妇系宫廷中的妃嫔),因端午进帖子……时秦楚材(秦桧兄秦梓,字楚材)在翰林,恶之,止赐金帛而罢。”
一个平生与笔为伍的老妇人,除了靠自己的文才,替在宫中为妃嫔的姻亲写一些进呈皇上皇后和妃嫔间互贺的节庆帖子,以换回一些表面上是礼品而不是报酬的金帛,她还能做什么呢?
学者陈祖美在《李清照评传》中说秦梓忌恨弟媳妇的表妹李清照是因为没有替他代写帖子。其实,秦梓即使再无能,写一些节庆应酬帖子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根本用不着李清照代劳。让他不高兴的是写这类文案原本是翰林中人的职责和收益,现在李清照自恃能文越俎代庖无疑是目中无人丢人现眼,而且让翰林中人既失面子又失银子,作为与李清照多少有些“亲联”的他就是内心不“恶之”,表面上也不得不“恶之”了。据说自从李清照写过浓墨重彩的节庆帖子后,翰林代笔宫中也只赐金帛不付银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