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汉乐府诗集”“唐诗宋词”这几千年的诗歌历史中,文人墨客几乎全是男性,唯独宋朝出现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处在两宋之际的李清照面对社会的动荡,她的词也从描述闺阁纤柔优雅的生活,转变为描写国破家亡的悲愤。少年才女,晚景凄凉。
在古代已经出现教书育人的私塾,学子以考取功名,建功立业目标,不过由于封建王朝“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性是没有机会进入私塾学习的,她们只能在闺阁中学习女红,这也是历史上很少出现杰出女性的重要原因。
李格非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反对迷信思想的先驱,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风气下,李格非没有让李清照自小只学习女红,而是培养她学习琴棋书画。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也让李清照成为有见识、有才华的女子,而非世俗常见的目光短浅、只懂得争宠的闺阁女子。在李清照18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同样热爱诗词的赵明诚,夫妻双方和谐而又充满诗意。
1127年金兵南侵打破了他们美好的生活,又过了两年丈夫赴任湖州知府,不幸病死途中,面对国破家亡李清照只能孤身漂泊在南方,躲避战乱,多次的逃亡也让她视如生命的金石书画丧失殆尽,晚年在孤独中溘然长逝。李清照的词风
受到父亲反对迷信思想的影响,李清照并非一味的推崇前唐诗人,而是在批判中创立了自己的词风,她通过反对柳永将词俗化,也反对苏轼将词诗化,而是强调将词与音乐密切结合,词要高雅。
这种态度起初也遭到其他文人墨客的批评,不过这种想法也给了后世一定的借鉴,从而推动了宋朝诗歌的发展。
李清照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说李清照对词的看法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她忽略了诗与词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太过于强调诗词分离也导致她的词风过于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积极地人生态度
正是李清照家人的开明以及结婚后家庭生活的美满使得她形成了开朗热情而又活泼的性格,这种性格也让她养成了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从李清照早期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真烂漫,充满朝气的女子,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当丈夫外出时,她将活泼的性格转化成无限的烦恼和不安,不过她并非有了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把对丈夫的关爱用忧愁的话语表达出来,深深的透露着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和盼望丈夫早日回家的爱意,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贤淑忠贞的妻子用词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女子如此直白的思念之情这在古代是不多见的,她对爱情的大胆讴歌,让人惊叹不止。词风骤变
金兵南侵和丈夫的去世对李清照造成了沉痛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李清照的词风也从热情开朗变成凄凉哀怨,词中中充满着对国破家亡的凄楚。山河破碎,夫死家亡,李清照未来的生活没有家人的陪伴,在生活中看不到对未来的希望,再也没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闲情逸致。
赵明诚&李清照
虽说李清照晚年创作的词充满哀伤的韵味,但不能妨碍她在艺术上不凡的创造力,她以寻常话语引入音律创造出独特的体验,从她的词中我们很少看到对切词藻,都是使用书面语和口语,配上音律使得其清新自然,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将口语和俗语融合在一起,骨子中透露出清新自然,处处流露出高雅而不庸俗的的气质,正是这种俗而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