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有着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她活泼烂漫,时而约朋邀友,沉醉不知归路;她文采卓绝,“绿肥红瘦”享誉当时。初为人妇的李清照,新婚燕尔,浓情异常,有着为世人所称道的美满姻缘。然而,画风突变,激烈的政治斗争、残酷的南下铁蹄以及摇摇欲坠的宋氏王朝,将一个原本静好的岁月击的粉碎,使原本平凡朴素的美好变得触不可及。

  • image.png

  • 一、亡夫之痛

  •     在激烈的党争中败下阵来的赵家被迫离开了繁华的京城,回到青州老家,在这里,李清照和赵明诚度过了一段安稳平常的夫妻生活。在青州的十年,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双方所热爱痴迷的文物字画收藏事业,同时整理编著《金石录》。闲暇之余,吟诗填词,赌书泼茶,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然而时政格局变幻莫测,赵明诚的再次出仕又一次将竹篱茅舍的闲适静谧打破,李清照的幽怨笔调自此愈甚。

  •   原本相亲相爱的一对璧人,不得不分隔两地,长时间不得相见。在那个通讯不便又时局动乱的时代,连书信都显得有些奢侈。李清照一个人在青州的岁月变得漫长,离愁别绪席卷而来。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李清照此时的笔调甚是哀怨、凄凉,写不尽孤寂,道不完离愁。思念丈夫的李清照将无尽的愁绪倾注到诗词当中,无人述说排解,便自挥笔成墨。纵观李清照的诗词,才发现,愁苦才刚开始。渐渐的随着赵明诚的官位越做越大,更多的烦恼纷至沓来。

  • 《感怀》

  •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事生。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    在宋朝年间,蓄养侍妾、歌姬是普遍的社会风气,就连北宋大文豪苏轼都不能免俗,更不用说赵明诚。可是才华横溢,见识超群的李清照,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事情。赵明诚任莱州知州的时候,已经将李清照接到了身边。此时的李清照已经三十多岁,容颜渐衰,想到赵明诚青睐着那些妙龄歌姬舞女,既气愤不平,也感叹青春易逝,韶华不再,不免心中难过。当然李清照总归是李清照,她不会自怨自艾,自顾神伤,更不会吵闹失度,李清照有的是才华,她能通过诗词向赵明诚表达自己的不满,旁敲侧击的同时,用秀文美词让赵明诚惊叹。“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自己一个人也乐得自在潇洒,有“乌有先生”和“子虚子”两位至交好友相伴,怡然自得。也只有李清照能写出这样美的埋怨词。

  •    1129年,赵明诚在去赴任的路上病重去世,49岁,李清照46岁。再恩爱的夫妻,生活中的磕磕碰碰都在所难免,可是只要人在,总是有个依盼,更别说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审美趣味高度契合的无不让人称羡的璧人。赵明诚的逝世对李清照的打击可谓巨大,失去了可靠的臂膀,心灵的依托,这次不再是离别,而是永远的消逝……

  • 《孤雁儿》

  • 藤床纸幔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image.png

  • 二、国破的悲愤

  •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国家的衰弱对爱国的李清照而言更是恨铁不成钢又爱莫能助,只能焦急心切。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就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在《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二首》里,李清照用犀利的言辞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和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诗中不仅将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和诸般谄媚误国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挞,总结历史的教训,而且影射了北宋末年腐败的朝政——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尔虞我诈。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戒,表现出了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

  •   1127年,金人南下的铁蹄彻底破灭了衰残不堪的北宋王朝,烽烟四起,战火连连,李清照不得不随丈夫逃往南方。

  • 《临江仙》

  •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即使暂得稳定,大宋北边的半壁江山已经不再;纵使江南百般繁华似锦,也抵不过故乡的一树一瓦。可是新建立的南宋政权依旧采取的是议和政策,一味的容忍退让,丝毫没有收复失地的决心,官员仍然奢靡,朝政依旧乱象,看不到思缕希望。

  • 《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对南宋的偏安是嗤之以鼻的,偌大的宋氏王朝被欺压的如丧家之犬,到处逃窜,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李清照也只能将满腔悲愤寄托在笔上,既不能像岳飞一样驰骋沙场,也不能像辛弃疾一样上朝议政,无可奈何的心情更是难耐。她忧心国家的运势、同情流离的难民、怀念回不去的故土更是感伤颠沛漂泊的自己,可惜满腔爱国之情无法施展。

  • image.png

  • 三、凄惨晚年

  •     国破家亡的李清照,流落在南方独自一个人生活,身边没有了那个可以全心依靠的人,失去了故乡熟悉亲切的事物。

  •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什么都抵不过李清照留下的词,尽皆在词中。国破、家亡、人散,物是人非,李清照的悲伤深邃、沉重。

  •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155年,李清照在在孤独、悲伤、遗憾中走完一生。纵观李清照波澜壮阔的一生,有才情有潇洒有得意,更悲伤更凄凉更遗憾,就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一千年后的我们敬畏又惋惜,赞叹又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