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文学协会邀我写一写李清照,我便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提起李清照来,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一代才女”;一个让词坛为之惊叹的“词国皇后”;一个以“新来瘦”、“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著称的“李三瘦”,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无不通晓,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她在词坛里寻寻觅觅,形成了中国词坛中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首首委婉清丽、脍炙人口的诗词被传为千古绝唱,李清照成为当之无愧的“词国皇后”。
我记得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李清照”这个名字,还隐隐知道了她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词人,从小就对这位杰出的女词人无比敬仰,她的英名已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随着渐渐长大,我得知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与我一同生长在“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之邦,内心深处感到由衷的亲切和骄傲,我为在齐鲁大地养育了这样一位女大词人而自豪,她是齐鲁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词坛巨星,放射出灿然耀眼的光芒,灿烂夺目,光彩照人,照亮了一代代后来人奋进的路。
再后来,随着参加中文专业自学考试和对文学的挚爱,我对李清照的生平、身世加深了了解。李清照,生卒于1084-1151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乃一代才俊,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文学造诣很深,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耳熏目染加之勤学好问,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后又深得父亲谆谆教诲,饱读诗书典籍,展示出卓绝非凡的诗词才华,奇思妙想流诸笔端,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一首首惊世名篇。
要我写李清照,还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记得10年前,我曾参加过全省新闻培训班赴济南章丘采访,欣闻这是李清照的故乡,心情特别激动。刚一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心情自然就不一样了,一代女词人的形象立刻涌入了我的脑际,内心深处即刻迸发出一种感情,徒增一种敬仰之情。敬仰之余,我在不断追寻着养育一代才女的这片土地的蛛丝马迹,结果皆令我失望,问当地人便知,在当地建有“李清照纪念馆”(清照园),我便从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又想把希望变成一种美好愿望,那就是既然来了,就要到“李清照纪念馆”里去看一看,也好了却拜访“一代词宗”的心事。遗憾的是,此程是新闻采访而不是文学采风,大多人没有足够的兴趣,主办方也只好放弃了参观纪念馆的活动安排,我打算参观女词人纪念馆的愿望失之交臂,刚刚做的好梦瞬即就破灭了。
2007年2月3日,我收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画家朋友韩文红寄来的一封信,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啊,是一幅字画,不由得一阵惊喜,再伸展开一看,更是一阵长时间的惊喜。画家朋友画的是一幅肖像画,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词人李清照的画像,只见画面上亭亭玉立的“李清照”正站立在芭蕉树下双目紧蹙,眉头紧锁,好像有什么心事,正在沉思默想着什么。画家朋友画人物画那是出了名的,把李清照画像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脱脱一位女词人的形象。说实话,此前我并不知道画家朋友要给我寄什么画,也不知道给我寄这幅画的原意,我只是让他给我随便画一幅画就行了,没想到却超乎了我的想象,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说明我与这位千古词人不仅有地域上的缘分,还有一种莫名的机缘。
记得当时我似乎很激动,连想都没想就拿起字画跑到装裱店里去了,并再三叮咛装裱店于老板精心装裱,画家朋友从遥远的地方寄来这幅画不容易,要好好展示这位女词人的形象。大约过了一周左右,于总通知我,画装裱好了。我赶到画店一看,总体效果不错,怪不得人说“三分画,七分裱”呢,画面人物更逼真了,更添了神韵。我取回来后,把“她”郑重地挂在客厅的显眼位置,经常叩拜一代才女,爱好文学的我陡增了对李清照的亲切熟悉感,愿时时接受大师的教诲,这是深到骨子里的一种敬佩。
忽一日,妻对我说:“这家装裱店里裱的画不怎么样,你看她的眼下有一滴墨,多么像泪珠啊,看着有一种冤屈的表情。”我顺着妻子手指的方向定睛一看,可不是,眼下方真像一滴泪珠。不过,我当时接着就想,那滴墨也许是画家朋友根据人物形象需要而有意为之,也许是装裱店老师装裱过程中无意中留下的洇墨,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李清照的真实历史形象,那一滴泪正好“点”明了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再看李清照在《添字丑奴儿·芭蕉》中所写:“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可见李清照当时的心情如此悲凉。芭蕉树旁,雨打芭蕉,伤心的人,一片凄凉。夜雨打在芭蕉叶上,心如碎,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也正是女词人亡国亡夫之感的真实写照,由此看来,那滴象征眼泪的“墨”点对了。
自从家里挂上了李清照的画像,李清照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亲切了,印象越来越深刻了,已穿越了时空,缩短了距离,我对这位女词人的资料、说法就更关切了。自此以后,每当朋友间谈论起李清照的话题,我总要插上两句,说些“李清照如何、如何。”“画家朋友给我画的李清照画像真好。”云云,有时还发一番感慨,因我家挂着李清照的画像,有底气,有自信,最重要的还是想歌颂一下这位山东老乡,不过知情的朋友确实信然,不知情的还以为我在这里胡吹乱聊呢。
不只是这些,每当看到有关李清照的书籍、诗词、资料,我便更爱读了,愿意向深层次了解、探究李清照的生平、词作,感到与原来读过的味道真不一样了。她的文笔委婉清丽,遣词造句语出惊人。譬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的传神之笔,形象委婉地表达了李清照此时怜花惜花的心情,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了内心的苦闷,真实地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李清照的《声声慢》,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叠字精妙无比,写尽万种情思,词章深沉感人。李清照写给在外做官的丈夫的《醉花阴》,也堪称词坛一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刻骨的相思跃然纸上,力透纸背,真切感人,尤其是后三句,成为了千古绝唱,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传诵。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她的故国之思、心情的凄苦和悲愁之多。
从李清照的诗词中走出来,来探究她的家庭、爱情和人生。刚和丈夫赵明诚结婚时的李清照还算顺利,两人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情投意合,形影不离,过着甜蜜的生活。可生活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会永远安逸。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打破平静的港湾,美好的生活就会被破坏,过去所有的美好都将化为泡影,眼前如梦如烟,残酷的现实让李清照就是变成了这样,家庭生活随历史巨变由盛而衰,靖康之变,身遭战祸,丧父之痛,文物尽失,后贫困悲苦,南北两宋交替兴旺,历史巨变让李清照又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夫亡家散之痛,命运多舛让李清照将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也正是这样的遭遇,才造就了李清照的性格,使她创作出了非凡的诗词,诗词里映射着她的悲苦人生命运。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一代旷世才女,又是经历一生动荡不安的悲情女子,还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坚强“女汉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正是李清照经历悲剧人生后的坚强性格写照。李清照,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她照亮了中国词坛近千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