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造就之一——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祖父与父亲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因此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母系王氏一族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
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母的教育与熏陶。古人克绍箕裘,有例:大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大书法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大词人南唐二李(李璟、李煜)父子,北宋二晏(晏殊、晏几道)父子,大画家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等,这都说明了家庭环境影响的重大。
家世造就之二——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年(一○八六年)官太学正,受知苏轼与晁补之、张耒等游,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后四学士」。官做到礼部员外郎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有礼记说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主张文不可苟作,如诚不着,则不能工。
他好学、爱竹,在其屋舍南轩种竹,名为有竹堂。李格非对妇德主张尊夫从夫:「妇人从人者也,从之斯尊之矣。卑其夫,未有能从夫也。夫弱于外,妇强于内,下上其心,而莫之制,何所弗及哉。举天下而渐其风乱矣,王化之存者几何?故妇人于夫家,不可不使之尽礼也。」李清照有这样一位父亲,不论是先天遗传,后天庭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好学不倦的女子。李清照刻意学问、好清议、评论国事的性格,酷似李格非。
家世造就之三——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王状元拱辰。另一说法见宋人庄绰之鸡肋编中载称,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父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的文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王珪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登进士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是其中之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族。
美满婚姻之一——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赵明诚的金石录序:「因次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
宋代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理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在中国文艺史上,很难看到一对夫妇像赵明诚、李清照这样,全心全力的致力于艺术的献身工作。他们在太平的时候如此,在战乱的时候亦如此、使得赵明诚在中国学术史上金石的这一章中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而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中大放异采。
美满婚姻之二——情操炯异的翁姑:
赵挺之字正夫,山东密州诸城人。赵李联姻时为吏部侍郎,政治立场为新党。崇宁元年(一一○二年)拜尚书右丞。父元卿,历诸路提点刑狱。赵挺之工于书法,爱好金石碑帖,收藏颇丰,赵明诚深受影响。但赵挺之善于谄媚而唯利是图。
赵挺之妻郭氏,提点夔州刑狱东平郭概之女。郭概喜好功名,但才品鄙陋,于是趋炎附势,因缘权幸。郭氏大概受她父亲的影响,而热衷名利。因政治立场与情操不同,李清照与翁姑不合,所以晚年流浪江南,不去泉州依归赵家。
时代背景之一——宋朝政策重文轻武: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削禁帅方镇之权,并将之委托文人,又有不杀士大夫的垂训,至宋太宗尤为尊崇文士,于是宋朝的政策重文轻武,对教育非常重视。而词的进化到了宋代盛极一时,虽是从前以为不应当以学问为正业的女子,这时候也许有机会去学习。
时代背景之二——新旧党争与靖康之难:
宋神宗时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大为炽烈。李清照的父亲为旧党,夫翁为新党。
宋徽宗任用群小,迷信方士,又眷恋名妓李师师,完全不以国家为念,与蔡京之祸国,成靖康之耻。
一个作家写作的意识,总不出他的时代背景。像杜甫说:「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唬。」道出时代的心声,作品慷慨激昂;像李后主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写出伤怀故国,寄望中兴之作,以发泄心头的悲愤和理想。当金人册立张邦昌于汴京时,李清照大为憎恶作诗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诗中托古讽今。李清照不满宋室君臣偷安南避,愤气填膺作诗云「南来犹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云「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壤土。」是何等的高亢悲凉。李清照的血泪之作,和那个离乱时代是不能分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