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阑珊,帘外风起,吹乱残梦,换得无声。
又是一个梦断人初静的夜晚。
又是一个心事愁煞人的时年。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
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浪淘沙》
寂静深夜,梦断初静。往事历历在目,然而人去梦空,心底突然生起阵阵寒意。相思难熬,最是夜晚情浓。五更是一天中最阴暗、寒冷的时辰,五更的风,紧飒飒,吹彻肌骨,甚感凉意。五更风紧,吹醒残梦,却原来仍旧只有我孑然一身。窗外一轮寒月透过纱窗,将室内照得寒意更甚,回首往事,试问当年与我携手同上高楼的闺中知己哪里去了?却原来正是"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冷雨凄风不可听,乍分离处最伤情。"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夫君不能同在,无法偕老白首,枉费我当年占卜炉烟,向它祈求让我俩志同道合以了此生,而今回首,往事俱成空愿,如炉烟飘散,已无踪迹。蔡伸《满庭芳》曾写"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写的便是这闺中的旖旎风光。
在我们人生的若干个片段中,一定也有预成好事之意,或许是因为一件事,抑或因为一个人。如仓央嘉措,即便做了和尚,皈依佛门,在遇到那人之后,依然寂静欢喜;转山转水,只为途中与之相见。总之,因为一些原因,我们竟选择相信宿命论,竟愿去烧香拜佛,虔诚地祈祷一切都能如愿。那是生命中极为珍贵的一次转变。尽管事后你也会怀疑,那个自己。但当时当刻,真的不曾后悔。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世事变迁,无人所料。温存不再,人情淡薄。只剩下当日的紫金峰,尚可追忆。那是建炎三年,明诚病逝建康,清照大病。这年冬天,因张飞卿玉壶颁金事,清照果断回到越州,向朝廷贡献家中珍贵文物,以证清白。熟料乱世生变,形势所迫,清照连忙驾御舟跟随宋高宗难逃。在一系列的仓皇失措中,成就了这首词。"玉钗斜拨火"是对归来堂中温馨生活的追忆;"回首紫金峰"是清照逃离建康(今南京)时追悼亡夫。时局动荡,她原本以为有他能同夫妻相携,共度难关,如若当真,纵使山河日下,亦有一股奔向未来的勇气。
然而,他死了。以一种她不能预料的方式。在一个她无法接受的时间。
就那样,急匆匆地,撒手而去。
试想一下,当时的清照,该是怎样的绝望。如果你现在已到中年,应当送走过几个生命中至亲吧。当那些你熟悉身影终于永远地变作静止的状态,再也不会站起来,同你逗笑,同你私语,同你语重心长,同你共度好时光。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小时候,我以为死亡是很遥远的一件事。直到,某个时刻,我的某位至亲,突然患病离去。
那种锥心的痛苦,我能理解。一如清照当时,恐怕早已失神。然而死者已矣,我们的时光,还将继续,并且必须继续。但逝去的亲人,变成了心头上的一根针,时时刻刻,每每想起,都会扎得人生疼。
谁愿意孤苦伶仃地存活于世呢?何况那是一个四处弥漫了硝烟的乱世。清照一介女子,应该或不应该,竟尝遍所有的凄苦。
"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李煜《虞美人》曾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清照的愁思,亦是形同南唐后主李煜的,犹如一江春浪,流无尽时,醉中醒中,俱在心头。难道痴情之人,多也心意相通?在失去了今生最珍贵的爱情以及最珍惜的爱人之后,都变得心碎不已,憔悴不堪。
犹记得,那南唐后主李煜是一颗痴情的种子。他与大周后,倘若只是来自平凡百姓家,抑或尚可成就今生的一段美满姻缘。"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惜错生帝王家。"这也许是千百年以来,古人对李煜所作出的最精准的论断。
明诚去世之后,清照痛哭失声,肝肠寸断,"此不尽之泪非罗襟所能尽搵。"如今,往事虽随征鸿而去,杳无踪迹,然思念亡人泪犹在襟,只能诉与征鸿。
这一世,我们都有舍不得放手的情感,舍不得忘掉的亲人。
重游旧地,眼前仿若倒映当时与明诚一同登楼的欢乐情景,却低头一算,距他过世,已有数年。然而,这些年来,那些温存的画面,竟是一刻也不得闲,整日纠缠在她梦魂中,试与相思同。
《全宋词》卷二刊此词为李清照存目词。但在文学历史上,文学大家们对这首词的归属,颇有争议。但通过赏析词的具体内容不难看出,词的主人唯有解释为李清照,才更合乎常理。全词通过描写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的悲怆之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凄绝不忍卒读,其为德夫(赵明诚)作乎!"亦有个中的道理。
小窗灯阑,此夜静凉,读着这样一首悲凉的小词,你我紧紧追逐词人清照的步履人生……
人世纷繁,难以为之预设。尘世种种,抑或早有天定,遇到何人,发生何事,留下何名,似乎早已在苍茫的宇宙之间,可慢慢摸索、寻觅。
此时此刻,新月初升,皎洁如银盘。翻开一卷《漱玉词》,慢品其间,与这位远在宋朝的女子,秉烛夜谈。
字里行间。一个个曼妙的词。一朵朵绚丽的情花。她自有她的纯真,刚毅与顽强。我自有我的怜惜,祝福与惋惜。
但我不会同情她。
她不是一个弱者。作为女子,亦可称作是扼住了一个朝代的咽喉。倘若没有她的痴情,没有这璀璨的才华,没有这些清丽的词句。我们对于那个年代,可又了解的媒介,又再少了一个部分。一个极其关键的部分。
但她终是摇曳生姿的走下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翩翩华章,锦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春暖花开的人间。
初作人妇,果真小巧玲珑,风月情浓。日子依旧是暖色调,庭前开满了花朵,争奇斗艳,像极了她正怒放的青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与他爱在每一寸绮光,每一个转身,短暂的婚姻生活里,写尽浪漫。彼时,他是她的恋恋风尘,她是他的恩眷盛浓。
瘦弱的时光里,她也曾付出全部的心思,为求一个爱人。那时的他,尚未成名,家人做主将她许配给了他。后来,他去留学,越发见多识长,而她始终居于乡下,不问世事,俩人渐渐不是一个世界。果然,他后来又有红颜,相知相许,狂情热恋,恨不能融化彼此。她知道了这一切,却依旧做着他老实本分的妻。虽然,他不再承认。一个女人的悲剧,莫过于此。她倾尽一生心力,却断送于从未相知。她的名字叫做朱安,倘若不是鲁迅,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她的名字,以及这些身前身后事。
与之相比,清照该是欣慰的吧。虽然再后来,于惊心动魄的时光中,他终于还是丢下了她。然而她无心怨恨,红尘本就短,相思亦且浓。有爱就有别离,有别离就有怀念,有怀念就心生怨恨,即便这怨,这恨,是那样的没来由。
时光错落,桐花已老,在缱绻的红尘中,他走了,只留下一些春深若水的欢喜,一些独自等待的困惑。失去了她。目光所及,遍地荒凉,连那原本完好的姻缘,亦逐渐淡薄凝成香扇上的往生事。折尽清欢,应是怕情深。
最后的她,在乱世中,踽踽独行。故国春深,她亦怀有一腔浩然正气,挥笔写就铿锵悲壮。踏过历史,她终究没有辜负"一代词宗"的美誉,终于成就了那个既能抒写闺房离愁,更能激发爱国情思的巾帼女雄。
她是李清照。她是大宋一朵最绚烂的情花。
她留下的这些词,告诉我们一个女人视角下的大宋,气吞山河,悲壮孤绝,一生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