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自幼出生在书香门第,生活富裕,她的父亲喜好藏书同时也鼓励李清照去读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饱受文化氛围的熏陶,从小便有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与才气。
她独有的那种清新婉丽的词风至今仍是古诗词行业的榜样,在人世感情方面,早年的李清照便于赵明诚相识,两人而后也是因爱成婚。后来虽然因为家庭以及国家变故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但能与相爱的人走一生,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社会里无疑是幸福的。可就是这般的真感情,在李清照的内心世界里还是留下了些许的遗憾。这些因爱而生的遗憾,在她过往的诗词中,也都留下了点点滴滴的记录。
少年成名
有时候少年时代所成就的名气,对于有才华的人而言,一切都显的那么顺理成章。少年的李清照身上所透露出的别样才气,除了家庭的熏陶外就是天赋。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一生中善于书文写作,喜好收藏金石书画,仕途上曾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个人文学修养极高。在这样一个文墨书香的家庭环境下,李清照虽为女子,但其才华却不输当时汴京城的诸多文人雅士。
因为父亲在京任职,少年李清照早早的便和母亲跟随父亲居住于当时繁华的汴京城。喜好文学的父亲时常会在家中“以文会友”。不时的听听看看,李清照内心的诗词情也被激发出来了。公元1100年前后十八岁的李清照在家中写下了那首至今让世人堪叹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纪轻轻的李清照就能有此般文笔与情感,真的很让人惊叹。在《尧山堂外传》中有记载,当时此词一出,整个汴京城的文人雅士们没有不称赞的。李清照在京城中少年才女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
字里行间生出的爱
李清照父亲的好友晁补之因为欣赏李清照的才华,经常会在诗词方面对她进行指点,同时拿李清照的作品给其他人欣赏,也正是借此机会李清照的名字在汴京城的文人圈里也不断的传诵开来。
直到有一天,李清照的诗词传到了太学里吏部侍郎赵挺之儿子赵明诚的手中。二十几岁的赵明诚沉浸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想象着词作背后以及众人口中赞叹有佳的李清照到底会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恰好李清照的堂兄李迥在太学与赵明诚刚好是同学,于是赵明诚便想借此关系与李清照能有机会见上一面。关于这次见面,在李清照的那首《点绛唇》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两个年轻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与表现。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不过赵李两家当时在朝廷上分别是新旧两党的代表,政治上面水火不容的两家,最后又是如何成为亲家的呢?关于这件事其中还有两个小故事呢,赵明诚在家中给自己的父亲说:自己晚上梦到了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拔草”。解开之后便是词女之夫的意思,聪明的赵挺之又怎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而面对李父,赵明诚不关心政治,醉心金石书画收藏的爱好正好与李格非相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境,李父考虑过后便同意了他们两人的婚礼。
公元1101年,才女李清照与赵明诚在汴京城完婚,至此往后的二十八年里,从汴京城到青州再到最后的建康。他们两人之间有过诗词书画与爱陪伴下的幸福,也有过家事不顺下的流离漂泊。即使生活再会变化,两人的心却始终未变,只是当明诚离世后,孤独的李清照在颠沛的后半生会时不时的想起她在这份情感中的遗憾。
留有遗憾的情感人生
1. 一生中未有子女的遗憾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中没有子嗣已经成为了至今之谜。婚后的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和谐,相敬如宾,大观二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因为生前得罪奸相蔡京,连累了儿子赵明诚。为此,赵明诚被蔡京排挤丢掉了官职,家庭中的变故使得赵明诚不得不带着李清照一起回到老家青州。不过,在青州的这段日子里,两人并未因为事业上的不顺是失去生活上的乐趣。公元1117年赵明诚再次被朝廷启用,前往莱州任职,至此李、赵两人才有了第一次的分离。在分开的那段时间里李清照把对丈夫的思念与爱意全写在了诗词里正所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思夫的愁绪在李清照的心里来来回回,这样的分离之苦大约持续了五年之久。
虽然两人一直以来感情很深,但是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赵明诚还是像许多人一样蓄养了小妾,本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这样的事让衷情的李清照总有些不适应,这使得在与赵明诚相聚时她的情绪会有变化。但对于李清照而言,在这段深深的情感之中令她最为遗憾的恐怕就是“未育有子女”。中国的传统婚姻文化一直都讲求“传宗接待”的思想,二十七年的婚姻关系中没有子女也成为了他们两人共同的遗憾了。
2.在国与家的苦难中留下的遗憾
李清照44岁那年,金人大举南侵,宋徽宗、钦宗父子两人北去,这段时期也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靖康之变”。此后,北宋朝廷崩溃,南宋建立,李清照也着手整理家私准备南迁。
虽然是女儿身,但李清照的内心依然对国家抱有满腔热血,当时主政的宋高宗一味妥协投降的政策,李清照很不满意,经常写诗讽刺,那两句“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即是此意。
除此之外丈夫在国家大事面前的做法让李清照甚是愧疚。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任上遇到兵变,下属多有提醒可他不听,幸亏下属早有准备成功击败了发动兵变的人。不过作为守城的最高将领赵明诚却早早的利用绳索逃跑了,事后赵明诚被革职,李清照因为此事内心羞愧难当。后来当两人行至乌江时,李清照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一方面是对朝廷无能的讽刺,另一方面是对丈夫不够英勇的无奈。当赵明诚闻得此诗后内心也是愧疚,过了不久便病逝在路途之上。
一个怀有“大丈夫”之心的女子,在后半生中不断的面对国与家的苦难,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当丈夫离去后,年近半百的李清照还有人生需要自己走下去。那国与家的苦难终将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种遗憾。
3.“金石书画”里的遗憾
众所周知,李清照与赵明诚有着共同的收藏爱好,一生中两人藏品丰富,数量惊人。在流离漂泊的那段时间里也是已藏品为重。两人将收集到的藏品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为重要。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带着东西前往洪州投奔亲戚,不料金人攻陷洪州之前派人运送过去的一些文物书籍不慎散为云烟。无奈的李清照在战争中不断的南逃,一路上所剩文物又丢失大半。公元1131年,在浙江绍兴一代住在钟氏一家谁曾想书画被盗,一身所带图书画品已经大部分散失了,李清照悲痛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一年后,逃亡路上生活的无情,自己的无奈,令李清照陷入了孤独无依的境地。为此,她选择嫁给了张汝舟,婚后李清照发现他只是觊觎自己的藏品,可事实上当时的李清照藏品、财物并不多了。知道实情后的张汝舟生活上经常对李清照谩骂甚至是拳脚相加。直到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在官场上徇私舞弊的行径,她毅然决然的去举报了他,还因此被牵连受了三年牢狱之苦。
当赵明诚离去后跌跌撞撞的生活中李清照只想将那些经典的收藏品保护好。没有人能想到颠离的路途上没有一次顺利,和丈夫致力一生的努力逐渐丢失,那失去的不仅是东西更是自己和丈夫感情上的见证。对于李清照来说失去的既成为了遗憾最终也成为了自己内心的勇气。
晚年的李清照生活上比较凄凉,令人敬佩的是她并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之前种种的人世浮屠都化成了风,随意而去。晚年她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一生热爱的诗与词。作为读者,惋惜她生命中的那些遗憾,也感慨她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