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岁月风雨飘摇
李清照与赵明诚,还在淄州体会着简单的幸福。外面的世界,却已是烽火连城,整个大宋江山摇摇晃晃。
温柔乡里的宋徽宗,被战乱之声惊得六神无主。宣和七年(1126)十二月,宋徽宗匆忙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带着蔡京等误国佞臣南下逃命。
宋钦宗对于此时登基,是极不情愿的。他想逃,却被李纲等主战派拦住了。李纲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金军还是久攻不下。当孤军深入的金军提出议和时,宋钦宗竟然马上同意了,割地赔款换来了短暂的安宁与醉生梦死。
靖康元年(1126)秋,金军再度大举南侵,并于十二月初完成了对汴京的包围,断绝了四方宋军的来路。金人锋镝尽聚,已是势在必得。
庙堂之上,早已没有死义之士,李纲被罢免,主战派将领不幸病死。汴京沦陷了。大宋的江山,万千的生命,在金人的铁蹄下,渐渐没了声响。
河山万里,风雨飘摇,李清照和赵明诚是知道的。靖康元年年底,听到金军再次进攻汴京的消息,两人都感觉凄惶。在李清照的叹息里,有对多年收集的古玩字画安危的担忧,还有对江山摇落的悲伤。
靖康二年(1127)三月,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北宋历史悲情结束。两个月后,康王赵构即位,南宋历史,在不安与纷乱中惨淡地开始。
在两位皇帝被掳走的那段日子,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今南京)病故,按照礼法,赵明诚必须立刻停职南下奔丧。不过,这样的多事之秋,两人必须做长远的打算。
回到青州后,经过仔细盘算,夫妻两人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清点文物,选出最有价值的,由赵明诚运往江宁。李清照则继续留在青州,保护和整理剩余物件。
此时他们的文物数量是惊人的。艰难取舍,要带走的文物还是有十五车之多。更惊人的是,留在青州的文物还占了十几间屋子。
建炎元年(1127)秋,金军再次进攻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这年十二月,青州发生以王定为首的兵变。叛军纵火,李清照和赵明诚收藏的文物古籍,几乎全部被烧成了灰烬。
面对战火,李清照拼命抢出少量珍惜字画,包括蔡襄所书的《赵氏神妙帖》。李清照知道,《赵氏神妙帖》对赵明诚意义非凡,所以冒着危险把这幅字抢了出来,她已尽了最大努力,留住了赵明诚的心爱之物,她无比欣慰。
这场大火之后,李清照意识到,青州已不可驻留。几天后,她便带着抢出的字画,踏上了去往江宁的路。乱世之中,所有的旅程,都很难说何处是终点。
到镇江以后,遇到叛军四处劫掠,李清照几乎丧命。随身携带的字画大多被抢走,只有那幅《赵氏神妙帖》幸运地保住了。
建炎二年春天,夫妻重逢,恍如隔世。赵明诚告诉她,数月之后,自己被任命为江宁太守兼江南东路经制使。对于偏安于江南的宋室君臣,李清照感到失望。所以,赵明诚复出为官,她并不觉地是一件多么可喜的事情。
2
踏雪没心情
金陵旧梦,醉了无数人。但这个春天,李清照站在江宁的月光水岸,有的只是凄凉和悲愤。此时的江宁很不太平,动荡与变乱随时都可能发生。面对这样的情景,李清照忧心忡忡,赵明诚也时常叹息。
那些天,赵明诚既无闲暇,也无闲心沉醉于金石书画之中。应对战乱,维护秩序,他总是在忙碌。然而皇帝却选择得过且过,江山也就似坠非坠。为此,赵明诚有些心灰意冷,李清照只好尽力劝慰,实际上,李清照自己何尝不是忧愤在心。
如今,即使是飞雪的日子,也不能让李清照欢喜起来。踏雪而去,为的不是赏梅,而是寻找些许诗情。心里荒凉,到处皆是荒草。诗情画意,也就无处找寻。
踏雪寻诗,听起来倒也是不错的情致,实则是无奈的寻寻觅觅。赵明诚知道,那些日子李清照过得不快乐,所以即便自己才华远不及李清照,他还是愿意陪着她,尽力与李清照和诗。
建炎二年(1128)三月初三,李清照到江宁后不久,赵明诚邀集亲族在家里小聚。三月初三,是传统的上巳节,后来,成了有情人相会的日子。她与赵明诚伉俪情深,也常在这个日子携手踏青。
不过,此时,李清照最怀念的却是七百年前那场兰亭雅集。作为才女,李清照对那样自在的画面总是神往。
这个三月初三,虽无青春男女幽情,亦无文人雅士的风流,但是乱世之中,亲朋好友异乡相聚,也是别有滋味。没多久,话题就转到了惨淡的时局上。
看大家情绪低落,李清照忙说,虽国家巨变,但朝廷还是有半壁江山,若上下同心,卧薪尝胆,收复中原指日可待。说得壮志满怀,但李清照知道,很多情怀,如涟漪,如浮萍。
宴席散后,表侄给他们留下一幅画,两人携手走到书房,开始仔细欣赏。灯烛之下,两个身影,久违的画面。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在泛黄的字画里忘情地游走了。
3
生当作人杰
越是身处乱世,生命的底色就会显露无疑。世事凌乱,岁月萧条,人在其中彷徨无定。于是,胆怯苟且、自私冷漠,人性的各种弱点都会被风雨洗刷出来,暴露在日光之下。
建炎三年(1129)三月,王亦在江州城内起兵作乱。所幸,江东转运副使李谟事先得知了消息,赶紧来见赵明诚商量对策。巧合的是,不久前,赵明诚拿到了调任湖州太守的调令。于是,赵明诚以不便出面为名,让李谟全权处理。
李谟果断采取措施,叛军未能得逞。赵明诚虽有逃避之嫌,但调令在手也不算难堪。令人惊讶的是,天亮以后,李谟来向赵明诚汇报军情,却发现,堂堂的太守大人,竟然与另外两个官员缒城而逃了。
叛乱发生的时候,赵明诚弃百姓和妻子不顾,和另外两个官员,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赵明诚在那个夜晚,懦弱无处掩藏。
对于赵明诚的行为。李清照很失望。在这之前,赵明诚在她心中几乎是完美的。但是现在,她发现这个男子骨子里是懦弱的,与许多畏缩的男子无异。
数月,李清照与赵明诚路过西楚霸王项羽庙,李清照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尽管对赵明诚很失望,作为妻子,为了丈夫的颜面,李清照不能当面斥责,只能将伤心寄予文字。
因为缒城宵遁这件事,赵明诚被罢免了江州太守之职,调任湖州之事也就无从说起。想起当日之事,赵明诚也很羞愧,数日郁郁寡欢。倒是李清照比他豁达。
她深知赵明诚只是个书生,做起官来力不从心,缒城而逃只因性情文弱。最终,李清照选择了原谅。
事已至此,不屑也好,嘲讽也罢,都无用处,这个男子,毕竟曾给了她许多年的岁月静好。他们决定远离纷扰,退隐林泉。建炎三年(1129)春,李清照与赵明诚雇了船,装上所有古籍文物,决定到江西赣江之滨隐居。
因为携带的古籍文物数量巨大,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船走得很慢。船行江水之上,他们也没有当年临风吟诗的雅兴。把盏北望,只见烽烟弥漫,李清照更多的是对朝廷的失望。
五月,他们到了池阳,本想停留几日,便去赣江,没想到,赵明诚突然接到了圣旨,被任命为湖州太守。原来,隐于山水,不问世事,已经成了奢望。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乱世风雨中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无奈与颠沛流离。因为战火,他们失去了多年收藏心血,因为战火,赵明诚骨子里的怯懦暴露无遗,因为战火,他们想归隐林泉。
但把决定付出实践的时候,却又接到了任命,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