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作者晚年孤身流寓临安,境况贫寒凄凉,常怀念京洛旧事,此词是她晚景的写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一首晚年作品,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悲苦,堪称词坛大手笔!

北宋的元宵节是万民同乐的盛大节日,词人选择元宵节为题写南渡之悲,颇有深意。写词时宋金两国已经议和,南宋的首都临安也渐渐繁荣起来。词的上片以乐景写哀,以极其浓重的笔墨写了元宵节灯火黄昏的景色。“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夕阳的光辉竟像流金般的灿烂,傍晚的浮云合拢来宛如玉璧一般,我这是在哪里啊?落日如镕金,暮云如合璧,这等畸形的色彩,以至于词人竟然弄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了。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晕染柳色的烟霭,飘忽着苍翠的浓郁,悠悠笛声,吹奏着《梅花落》这样哀怨的曲子,也不知带来了多少春意。“染柳”二句对仗,写出节令特点,先从视觉着眼写早春的细柳被淡烟笼罩,接着从听觉落笔,笛声传来的哀曲让人联想到春意盎然。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含混中有着低沉感伤的情绪。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这些年来国事沧桑,身世坎坷,使得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的感觉。所以在“融合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忧郁。“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所以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请我出游,我都一一婉言谢绝,不愿出去。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李清照一首晚年作品,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悲苦,堪称词坛大手笔!

下片换头另起,回忆“中州盛日”,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这也是为申明之所以谢客相邀的理由。难忘当年汴京繁华兴盛之时,闺阁中的女孩子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那是人们一年中最看重的就是元宵节。“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我们那时都带着翡翠羽毛装饰的帽子,一个个装扮的如花似玉,争奇斗艳。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经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如今的我面容憔悴,头发蓬乱,哪有心情夜间出去欣赏灯市呢。倒不如坐在那帘儿底下,听他人来来往往留下的一串串欢声笑语。此句可见,社会上一般的人并无忧患意识,一样寻欢作乐,而国破家亡之人,只能帘底饮恨。

李清照一首晚年作品,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悲苦,堪称词坛大手笔!

关于此词,后人评价甚高。清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卷三》……柳屯田“晓风残月”,文洁而体清;李易安“落日”“暮云”,虑周而藻密。综述性灵,敷写气象,盖骎骎乎大雅之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