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标题:《木兰横戈好女子,易安倜傥丈夫气》

  • 内容提要:李清照素来都被认为是“婉约的词宗”,因而以往论者在评论其性格时认为李清照是多愁善感的,或者是以柔为本的,对其刚强的一面一笔带过,认识不免偏颇。本文认为李清照的主导思想性格为大胆豪壮,阴柔婉约只是其大胆豪壮的外部显现,,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从诗文创作中观照其豪气壮采;二、从词的创作中剖析其柔中寓刚;三、从日常生活中透视其别样风采。

  • 关键词:主导思想性格    大胆豪壮    男性化

  • 1.jpg

  •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陈宏绪《寒夜录》云:“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黄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后世人们的眼中,李清照却几乎剩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的形象了,她在文坛的地位自然也只剩下一顶“婉约的词宗”①的桂冠了,清代王士祯便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清照的作品大量散失,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漱玉词》一卷”,又说“别本五卷”;《宋史·艺文志》不仅著录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可见在宋代,清照诗、词、散文都还保存得较为完整。而到了清代,仅有四库全书著录《漱玉词》一卷。至近代,便仅有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漱玉词》收词六十首。②这些版本均属辑轶,尤其诗文,近乎全轶。于是,人们对清照的品评便集中于词,词名也大大盛于诗名。但是,单从词来评论李清照的性格是片面的。鲁迅先生在评陶渊明时就曾说他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自得的一面,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金刚怒目的一面。评价李清照也应如此。再者,在宋代,虽诗词并行,但诗词的内容是有所侧重的。一般来说,诗偏重言志而词偏重抒情,特别是男女之情,而少抒壮志,发议论。同时,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口号,主张“诗庄词媚”,对其文学创作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认为,评价李清照的思想性格应全面认识其诗、文、词,并重视与她同时代人的评论。

  •   纵观李清照的创作和生活,我认为李清照作为一位封建闺阁女子,其性格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但其核心、本质却体现出大胆豪壮崇高的特征,其人生倜傥有丈夫气,不愧为一名“横戈好女子”。

豪气壮采于诗文 

  •    人们对李清照的认识与评价,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宋人对李清照的品评,并不象后世那样,偏重于词,而是着眼于诗、词、文的全面评价,有时甚至诗文重于词。朱弁《风月堂诗话》云:“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黄辈犹难之。”③可见,清照的诗歌创作成就并不亚于词,而在宋明人的眼中还胜过词。况且,由于宋代诗词内容方面的侧重,李词尽管流传下来的篇数比诗多,但反映的生活却相当狭小,而诗歌中所反映的内容将广阔得多,深刻得多,也本质得多。清照的诗文大部分已散佚,就流传下来的看,几乎每篇都浸透着兴亡之感,家国之恨,豪气逼人,充分显示出她“木兰横戈好女子”那种雄姿英发,刚健飞腾的豪壮气质。  

  • 2.jpg

  •     早在少年时代,她就写下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据黄盛璋先生考订,当作于元符三年(1100)左右,此时她还不满20岁④,但诗中所发史论,却似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之言。张耒的原诗内容平淡无奇,甚至还有点陈腐。而李清照的两首和诗,却不仅在总结历史教训方面达到了几乎是当时士大夫所能达到的最深的深度,而且还能借古讽今,揭露时弊,告诫当时的当权者和后来人。首先,李诗不象张诗那样骂杨贵妃为“妖”,没有持女子祸国论,而是看到了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是玄宗为首的整个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昏庸,“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多马死”确实是因为杨贵妃要吃鲜荔枝,然而杨贵妃的威福又从何而来,李清照看到了这一点。其次,更为可贵的是,和诗在总结安史起因的基础上,又不被张诗的思路和诗题的应有内容——歌颂中兴功臣——所束缚,而是通过对“著碑铭德”意义的贬低来突出子仪光弼的合作精神,并藉此引出对臣僚间勾心斗角的否定。当别人“但说成功尊国老”,把歌颂和鲜花丛聚在“健儿猛将”面前时,她却特别强调了荒淫误国,党争害人,合作利国,颇具国士般的风度。周辉《清波杂志》卷八云:“以妇人而厕众所,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陈宏绪《寒夜录》卷下更云:“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可见,清照作为一名封建闺阁女子,却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她无法直接参与政治,但却在她的诗中体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比当时士大夫更具忧患意识。她的《打马赋》、《感怀》及一些主战的诗都体现了她的政治眼光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    金兵南渡,国难当头,朝廷上下拼命逃亡,却丝毫不顾国家存亡和人民的抗战意愿,包括赵构都被西湖暖洋洋的风吹得昏昏欲睡。此时,李清照却以她的诗体现了她的英雄性格和主战立场,《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清照不以闾阎嫠而自卑自贱,以抗金救国为怀,沥血上书,直陈自己的主张,在似褒实贬中道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豪迈气概溢于言表。她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足以让所有苟安于残山剩水中的帝王将相们汗颜,从中不难看到李白“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豪气。她的《咏史》(西汉本继绍)诗朱熹称为“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⑤《七绝·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落入金人之手的深痛感叹,具有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城”和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雄伟豪壮气派。

  •      不仅从诗中我们可以读出清照是一个有豪迈之气的女子,从她的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确实非一般女子。在文学上,她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词论》一文中,她毫无顾籍,对北宋词坛诸名家持基本否定的态度。批评柳永“词语尘下”,晏殊、欧阳修、苏轼“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的词“不可读,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少故实”,黄庭坚“多疵病”。诸名家无一幸免。斐畅说她:“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词苑萃编〉卷九)这一批评恰好从反面证明了清照豪无一般女子的妄自菲薄,心中充满着豪气。

  •    从上可以看出,李清照确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人。在其诗中多发豪壮之语,大胆而无顾藉,实在难能可贵。

  • 3.jpg

  •        柔里寓刚贯词中

  •    李清照豪壮的气质,于诗文中可见一斑。然而她的诗文大多散轶,流传下来的大多为词,因此,考察她的词的创作实践看,她总是显得多愁善感,显然有些婉约派了。人的性格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李清照的性格也是这样。作为一位封建闺阁女子,她常常“凄凄惨惨戚戚”,常常“柔肠一断愁千缕”,但又常常悲愤从中来,不能扼止,而发慷慨之语,不无壮气,豪气。那么清照的两种性格又是如何统一于一人的呢?我认为,在清照的创作实践中,她的词潜气内转,摧刚为柔,把刚劲的爱国豪情给柔化了。“欲语泪先流”,“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她是具体给合个人的身世,通过对往昔的美好回忆,用日常生活的独特,细腻,亲切的感受去委婉地抒发她深沉的亡国之痛。在绵密深婉之情中折射出社会的动乱,国家的多难来。这样看来,她的主导性格不仅反映在诗歌的豪壮中,也渗透在她的词的婉约中。尽管作为封建贵族妇女,其性格有柔弱细腻的一面,但豪爽坚强是李清照性格的主要方面。其实,在她的词中也不乏“绝似苏辛派”的豪迈词。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它改浅唱低吟为引吭高歌,以豪言壮语抒豪情壮志,神奇的想象与豪放的情怀交织成一首壮歌。清人黄蓼园在评说该词是时,称之:“无一毫钗粉气”(《蓼园词选》)。梁启超也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艺衡馆词选〉)。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性格可谓浪漫中浸透着刚强豪放。从她现存的词看,他的很多词可以划入豪放之列,除这首《渔家傲·记梦》之外,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读着读着,不仅陶醉于逸兴壮采之中。这种逸兴壮采,被后人概括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维其有丈夫之气,文士之豪,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但绝无那种 “雌男儿”笔下的脂粉气,甚至可以说其实质仍透出诗文中的豪壮气质。一些写山川风物的词,有的也与这首《如梦令》差不多,都是词人豪情逸兴的写照。  

  •      列数中国古代女作家,除秋瑾外,李清照可谓男性化色彩最浓的一个。壮阔的齐鲁山川,为词人提供了驰骋豪兴遐思的前提,孕育了她的胸襟怀抱,塑造了她先天性的性格。从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等作来看,她在青少年时期就是非常顽皮的,甚至有点野。李清照的那种投身大自然,钟情于山水风物的童心与志趣,与其壮怀激越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通过清照的词作,我们可以获得对词人主导思想性格更为全面肯定的答案:即使她的词作,也不都是表达所谓怜花惜春的闺情,他的生活视野更在闺房之外,而显示了男性士大夫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      一、酒 据伊世珍《螂擐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将自己的50首词同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混在一起给友人陆德夫看,却没有一下子就从词的风格上看出词作者的性别。这种情况除了词长久以来形成的女性气外,在这里,正又由于李词有女性气中的男性气。有谁会想到,一个闺房女子会在黄昏时分象陶渊明一样“东篱把酒”?酒能乱性,饮酒在古代女子中尤其是理学盛行的宋代已是放纵之举,而李清照却大胆为之。从李清照的作品看,她似乎是个每食必有酒的老饮客,且常喝醉。李清照现存之词,据王仲闻《李清照词校注》,尚有43首,其中竟有23首写到酒(或醉、尊),占一半以上,这个比例在男作家中都是少见的。她不仅在家饮,也去郊外饮(《如梦令》)“沉醉不知归路”;酒可以用来解愁(《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可以用来送客(《蝶恋花》“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可以用来消除寂寞(《忆秦蛾》“断乡残酒情怀恶……又还寂寞”);她经常醉,还曾喝得发病(《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如此贪杯,在当时女子中已非同寻常,而李清照却豪不隐讳。这种生活境界,行为风度和创作审美观,正是男性文人风雅,风流生活的移植。

  •      二、东篱 在李词中言及“东篱”的,除了《醉花阴·重阳》外,还有多次,那首咏菊花的《多丽》说,风雨之后的菊花“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可以看出,李清照每次言及菊花,总要想起屈原或陶渊明。其《鹧鸪天》下阙又曰:“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南蕊黄。”“怀远”是男女皆有的行为,而以酒消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够男性化了。李清照不但也如古代男性文人那样以醉酒解愁,还把醉酒与东篱菊黄联系起来。秋——酒——陶(渊明)的联想走向,正说明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其创作思维的男性士大夫特征和性格的男性化倾向。对菊花,她大可以象她的《如梦令》中对待海棠一样,赋予女性的独特视角,而李清照不然,这不能不说她在理想与风度上已男性士大夫化了。  

  •      三、游仙 中国古人的一个精神遁迹之所是游仙。女人当然也有资格游仙,但从事实来看,游仙的幻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是属于男人的。由于女子地位低下,个性又偏向于关注日常人伦,因此她们在当时往往能够求得子孙满堂,家庭和睦就算大吉大福了,一般都还来不及考虑成仙之事。所以古代女子中服食炼丹,游天台访蓬莱者极少。而李清照的《渔家傲》,却表现了士大夫般的苦闷,“我报路长嗟日暮”,分明来自《离骚》,“学诗谩有惊人句”是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和李白、李贺等人“万言不值一杯水”,“文章何处哭秋风”的融合。当李清照有了这种士大夫般的牢愁,并且也象屈原一样扣过天关后,她所期望的去向也是海外仙山。这种飞升出尘的追求完全超越了一般女子对现世生活的眷恋,而进入了士大夫的精神行列。 

  •     四、居士 居士在中国先秦的典籍里指未做官的士大夫,显然是士大夫们扮演的一个角色。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等等。在李清照之前,女文人多半有字无号,如蔡琰字文姬,薛涛字洪度等等。而李清照偏偏自号“易安居士”

  • 4.jpg

  • 以下为编者综合来源《百度贴吧》

  • 木兰横戈好女子,易安倜傥丈夫气——论李清照的性格

  • 此花不与群花比

  •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而生活中的李清照也是与当时的一般闺阁女子异趣的,真可谓“此花不与群花比”,这体现在她的兴致,修养和对世事的态度上。

  •   从现存的记述来看,她似乎对一般女子爱好或从事的女红之类没兴趣,而对创作和治学这些当时一般为男性所为的活动倾注了满腔热情。周辉《清波杂志》说:“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她现存的残章中有“诗情如夜雀,三绕未能安”之句,其苦吟精神不亚于贾岛,李贺等人。这种创作上的刻意追求使她几乎忘了当时社会对一个女子的规戒和自己的社会角色,而具有了与男性作家同样的或类似的感觉。

  •   与致力于文学创作相联系的是李清照对学问的追求。赵明诚本已博极群书,又好金石古玩,而李清照的学问竟能与之抗衡甚至胜过他。他们能在一起做比腹笥的游戏,“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金石录后序》)。每次把碑文拿回家,“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而且“……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对于书籍的渴望和对学问的痴迷可谓到了极限,比赵明诚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当时一般贵族女子只安逸富贵迥异。特别是在南渡时,她不惜重金赎回被盗文物,实在难能可贵。

  •   李清照性喜争上游,不仅在文学创作上逞强使气,大势张扬,而且对于夫君,她也不放过,经常在作诗上为难他外,还跟他比记忆。据《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而赵明诚往往输给了她。即使是博艺这样的游戏,她也要一比高低,绝一胜负。她在《打马图经序》中说:“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 李清照勇敢地休后夫,更需要一种封建社会里往往为男性所具有的主动态度。关于这件事,南宋便有多家记载。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说:“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自号易安居士。”又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也说:“易安居士……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以上几人,都是南宋人,有的还是李清照同时代人,其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大宋《刑统》规定:凡是告发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丈夫,以及丈夫的祖父母的人,即便告发的内容属实,本人也要被判刑二年……李清照应该知道这样做的巨大代价,显然她是豁上了。当年她抒发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在此时已经变成了慷慨昂扬的实际行动。她宁可做出牺牲也要解放自己的壮举,告诉人们:李清照是不屈不挠的!

  • 面对权贵和权威,李清照敢说,敢骂。无论是封建家长,或是达官显贵,她都敢于蔑视。当李清照婚后第二年,朝廷将一百一十七名官员定为“元佑党人”,刻碑示儆,李格非当时任提点京东刑狱,因不肯参与编写元佑章奏,竟被列入“党人”籍余官第二十六名。在其将遭贬流放,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赵挺之却正得宠势盛迁升尚书左丞(左副相)。清照立即上诗,有“何况人间父子情”之句。崇宁三年(1104),宋廷重新审定党人籍,把元佑、元符党人合为一籍,扩大为三百零九人,李格非更不得佼免,赵挺之却又一直升上门下侍郎(第一副相)的宝座。清照再次不胃权势,以其铮铮铁骨复向公爹上诗,内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句,斥责公爹心血寒冷。这种事在封建家长制社会里,决不是那些没有思想和胆量的女性所敢为的。“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她嘲讽得宠于朝廷的张九成追求词藻华丽如柳永之吟风弄月。她敢于批评当代文坛名流,敢于立说发表见解,这在上面提到的《词论》中可以看出。她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南宋皇帝赵构,写诗:“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指斥赵构为保全皇位而偏安小王朝不积极北上抗战的卑劣行为,其锋芒让很多男性文人和官员相形见绌。

  •  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扼杀了多少妇女的个性,使她们成为情感上的木头,而李清照却敢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公之于世。其《减字木兰花》写到:“卖花担上……徒要教郎比并看。”大胆歌颂爱情,非一般封建女子所敢为。

  •   综观上述,李清照确实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立个性的敢说,敢为的女性作家。她锋芒毕露,大胆豪迈,显示出了与一般封建女性迥异的性格特征。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在《夫人孙氏墓志铭》一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可见陆游是颇赞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宋代另一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由于遇人不淑,终生抑郁寡欢,写过一些反对封建婚姻,渴望爱情的诗词,但又因此而自责,说“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与吟风。”还说什么“然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杂题》)而李清照却不然。她不但不轻视咏风吟月,而且还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展示自己的才智。她写了许多让时人赞叹的文章和诗词,但不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不满足自己仅仅写几句诗:“学诗谩有惊人句”,而是希望能如男儿一样做一翻为国为民的事业。一个热爱生活和艺术,以天下为己任,敢说敢做,有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气魄和气势的李清照赫然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无感叹:她真的是一位“横戈好女子”!是她的个性与气魄成就了她豪壮的一生!


  • 注释:

  •   ①《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第37页。

  •   ②王延梯《李清照全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8页。

  •   ③陈宏绪《寒夜录》卷下。

  •   ④《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第103页。

  •   ⑤《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   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第77页。

  • 参考文献:

  •   王延梯《李清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朱翔《李清照全传》,光明出版社2003年版。

  •   《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   《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

  •   《绥化师专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1期。

  •   《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