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出生在今山东泉城济南,长于书香门第,父亲是著有《礼记说》的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太学的老师,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苏门后四学士”,生母早亡,后母是王拱辰之孙女,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李清照很幸运成长于这种开明的家庭,他父亲给她列书单,她后母不要求她做女红,注重对她文化的教育,她熟读经史子集,从她的作品能读出她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诗词擅长,且能绘画。她活得自在洒脱,无拘无束,嗜好饮酒,可惜这样的幸福日子在父亲革职、丈夫亡后都荡然无存了。她存的60多首词中,有30首涉及到饮酒,不同程度的醉态;还好賭,著有《打马图经序》,应该是如何打麻将?就是如此一个骨子里直爽、坦率的女子,也同样有女子的温柔、忧愁,为爱、为家事、为国事担忧。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爱着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李格非在汴京做官时,把李清照姊妹俩及后母接到了身边,来到了繁华京城开封,李清照见识更广了,在一次逛庙会时,只有一瞥惊鸿,刹那尘缘起,四目相对,彷佛已是千年,两人心中都荡起了涟漪,如此走进了彼此的心里,而巧的是赵明诚“芝芙梦”就暗指了小才女李清照,姻缘皆有前定,那个在秋千上天真活泼的女子也有了和羞走,倚门回首,把青梅嗅的羞涩,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18岁的李和21岁的赵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最美的彼此。
在没成家时,李清照就已小有名气,缘于家庭良好的教育,她父亲的朋友都是文人墨客,受之熏陶,她的诗词更加有意境,大多数都是她自己真情流露,这是她父亲给她指导的结果,文字赋予真情,才能打动人。她读书甚多,词里也常常引经据典。
婚后不久因社会时局所困,他们回到青州度过了有酒可喝,有书可读,有人可爱,有家可安的14年,这也是李清照人生最幸福的光阴,他们赌书泼茶,收集文物,编写《金石录》,共同的爱好,所有的美好估计无法用文字承载。“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中场景应该是日常的样子,相爱的人在一起即使无言都是默契的,可世间几人能如此幸运呢?
之后赵明诚赴莱州上任,她又开始独守空房;北宋时期文人们还很流行绿衣捧砚,红袖添香,不过这些绿衣和红袖们还不如妾,妾或许还能分香卖履,李清照虽有婕妤之叹,但还是甚是思念,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它活在身上所有角落,它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令人烦躁不安。心神不定、寝食难安转化为行动,在没有给赵明诚打招呼的情况下,千里奔向莱州相聚。女人的第六感还是有的,有些事没必要说破,只能沉默,痛在心里。两人相看无语,不解释,也不需要问,是此时两人最明智的做法,关键是还存在着爱。
世间最动人的婚姻,是除了有矢志不渝的爱情,还要有两心相知的默契,共同孕育的成长,以及同甘共苦的恩情。他们除了没有孕育的遗憾,其余三点完全拥有,28载的婚姻生活也够得上完美。再之后赵明诚病逝,她收拾起悲伤,继续整理文物,悲催的是再嫁遇错了人,闪婚闪离,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宁愿坐牢也要从泥淖中拔出,是她骨子里的作风,女人的那种天性软弱也只能呈现给她爱的赵明诚。
李清照被后人与李煜、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一起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派代表,清人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称“婉约以易安为宗”。
梁启超曾对她的《声声慢》如此评价:“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一位男人对女人内心的剖析,未亡人的悲凉,读起来能不潸然泪下?所以好多人在读过她的《金石录后序》时,便会落泪,其中,她写出他们曾经的恩爱欢愉、又道出她孤身一人保护和携带文物转移;读她的《孤雁儿》,彷佛能看到她豆大的泪滴浸透了纸张,爱人在时笛声三弄,梅心惊破,而吹箫人去,肠断与谁同倚的悲凉!
回看世上有多少才女,最终都在郁郁寡欢中走完人生。与曹操有忘年交的蔡文姬,六岁能辨琴音,著有《胡笳十八拍》,有过三次不满意的婚姻;谢道韫,谢安之侄女,自少能吟“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比喻雪飘,因此得名咏絮之才,嫁给王羲之儿子王凝之,丈夫被杀后,寡居多年;朱淑真,聪慧、善读书,留有《断肠词》,年届45岁便抑郁早逝;顾太清,素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女词人,著有《红楼梦影》,为乾隆曾孙奕绘侧福晋,两人灵犀相通,不料奕绘死后,她40岁便开始惨度余生……这些才女们多半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然而或许是太过优秀,天妒,拥有的美好却是那么的短暂,或许囿于时代所限,女人的地位一些才情与抱负不能实现,然而她们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愉悦,没辜负年华,婚姻大部分曾经带给了诗情画意,拥有过岁月静好,足矣!月有阴晴圆缺,花有四季轮回,人生,也许不那么圆满,曾经真正拥有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那些岁月恩赐的情深意浓,至少在暮年,回首,生活也不曾那么苍白,岁月也没有那么萧索,纵然徒留一人,也会温酒煮月,心如止水,卷书相伴,相看不厌。
才女李清照,余年在杭州西湖边静静的过了20载,古稀之多,走完了她的一生。24年的寂寞余生,酒、诗、梅、愁伴着她,在每个重复的季节里,回想自己从妙龄少女到溪亭日暮,惊起一滩鸥鹭;晨起慵懒卧床头,问卷帘人,海棠是否绿肥红瘦;再是和羞走,倚门回首,把青梅嗅;初婚后给明诚甜蜜撒娇样儿,卖花担上买到一枝春,奴面不如花面好;丈夫上学后,独守空房的她便有东篱把酒消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伤心;思念丈夫寄于笔下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靖康之难后的女子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男人般爱国情怀。回想两人落雪时节,踏雪寻梅……64岁独居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上学走时她愁,他在外做官时她愁,他永远离开她更愁,原来的蚱蜢舟所载的愁,是她对他的相思悠悠,知道他终究会有一天回到她的身边;而今,她满腹的愁向谁诉?“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没成想这首《多丽》写给了自己,暗和了自己的不幸命运。
千百年后,她的作品留在人世间,受人敬仰;她的爱情令人羡慕。赵明诚有她,三生有幸,生活的知己和事业的合作者,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如果他在天有灵,看到她为了他未竟的事业而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想必他会疼碎了心,毕竟他也曾深爱着她!她余生孤独,唯有爱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