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李清照,一个是“词中之龙”,一个是“千古第一才女”;一个是豪放派代表,一个是“婉约词宗”,二者都是济南人,并称“济南二安”。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北宋元丰七年),约于1155年在金华悄然辞世。那一年辛弃疾才十六岁,他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多时,祖父辛赞也在金朝为官,但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萌发了抗金的念头。
辛赞是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北宋遗民,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宋人,是将门之后,所以经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激发后辈的爱国情怀。辛弃疾当然不负众望,十五岁便去金国首都参加科考,并借机观察当地地形,了解统治者内部矛盾、军队调动等重要情报,为以后南归打下基础。所以,当李清照去世的时候,辛弃疾还在努力成长当中,他的梦想是做一个上马横槊的将士,至于诗酒嘛,喜欢喜欢就够了。
可人生无常,造化弄人,兜兜转转之后还是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辛弃疾被闲置在了“带湖”,去做一个会写诗词的农人
闲居带湖无所事事,只得写诗填词搞起了文学,那一段时间,他不可能不知道李清照。
李清照南渡以后,词风大变,她不止一次地控诉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偏安一隅的可耻行径,表达对故园的深切思念,“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当然,在她大部分诗词中,这种感情表达得都比较含蓄,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等等。
在这点上,辛弃疾对李清照难免不心生景仰。也许《易安词》读多了,辛弃疾喜欢上了易安的用词风格,也忍不住想模仿一首,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解析
内容很简单,不再逐字逐句解读。我们重点来看辛弃疾对“易安体”的借用:
1.“一霎儿”: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词中有“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句,可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2.“怎生”: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怎生即怎样、怎么。其中的“生”是语助词,无实义。
其实,一眼能看出带有易安特色的也就以上两个词,而这些只能称得上一首词之“骨骼”,至于像不像则主要体现在气质、精神上,所以,我们不能只用眼看,而要用心去感受。
最后补充一个知识点,“白鸥盟”或“鸥鹭忘机”“鸥鸟不下”之典出自《列子·黄帝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非常喜欢海鸥的少年,他经常划船到海上玩耍,每到这时就会有成群的海鸥飞到船上与之嬉戏,丝毫没有戒备之心。一天,父亲对他说:“我听说鸥鸟都爱跟你玩,不如你抓回来几只,让我也玩玩。”(原文“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少年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也可能没答应,总之心已经不像以往那样纯粹了。等第二天他又来到海上时,只见鸥鸟一直盘旋着,竟没有一只肯下来同他玩。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忘机也即没有巧诈之心,心地坦荡敞亮,鸥鸟是能感受到的,相反,若机心一起,鸟也不愿与之为盟。
辛弃疾所谓的“旧盟”应指他刚来到带湖所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盟鸥》,其中写到“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表示要放下营营,与鸥鹭为友,过寄情山水的生活。可如今白鸥来了,“觑着人欲下未下”,到底是咋回事儿呢?“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莫非你是新来的鸥,不知道旧约,还要另立新约不成?
显然,辛弃疾的心始终不能平静,他竭力说服自己放下,似乎骗过了旁人,甚至骗过了自己,却骗不过白鸥。
我们在他另一首词《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可以看出,他时刻不忘祖国山河,而这壮美的江山也将激励他朝着自己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回到题目上来,你觉得辛弃疾这首效仿易安体的词像不像?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