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翻阅宋词,总有一种优雅而平静的感觉浮上心头。一个时代真正的主流文学,在款式上基本上只有一种,在唐朝,只是以律诗和绝句为代表的诗歌,在宋朝,那就是新词。词,自发明以来,好像就是用来言情的。其第一要求就是要真,所以说真情是词之骨。李清照则是以女性的本位写自己的悲欢,她喜欢用真情诉说痴语,不扭捏、不病态的做作,轻而易举的拿捏住了,难以把握的写作与多情之间的恰到好处,千百年来中国知性女人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在(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正是“红藕香残”的时节,因丈夫赵明诚离家外出而有所牵挂,面对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触景生情。词中大意是对秋景的描绘,叙述的是绿色的逝去景象,李清照强调的则是红色的残败局面。写的艳俗,色彩鲜明,虽是悲秋情结抒写的却充满活力;在月亮很亮的夜晚,思妇凭栏望远的情形,别人常爱用的是“月明”,而女词人使用的却是“月满”。李清照感觉到“闲愁”袭来的时候,她希望月亮能西斜照满西楼;诗词中也写出了空自凋残的叹息,光阴似流水空自流逝。“自”字,是宋朝人最常用的一个感叹词。在这里李清照连用了两次,叹红颜易老、叹人生寂寞,全词浅俗清新,词句浅白易懂,朗朗上口,彰显了女词人真正的才气。李清照用的是宋朝的通俗话,抒的是宋朝的普通情。写出来的却是千古绝唱。
《一剪梅》这首词的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在宋代以前,对于梅花的描写一直是热烈多情的,宋代时却开始往清奇孤高的形象变化,李清照用梅之名而不写梅花的娇媚,只描写了“闲愁”。也难怪,“愁”一直在唐宋诗词里到处是任意游荡的,宋代在“愁”字前面却喜欢加上一个“闲”字,变成为“闲愁”。这首诗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通过鸿雁、月光、水流等形象把思夫之情具体化,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思念丈夫的深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耐人寻味。李清照,一个寂寞在宋词里的奇女子,一个婉约了千年的女词人,虽历经千年,她的佳作至今读来仍然使人感觉清新雅致。子夜时分,我品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一剪梅,朦胧中似看见一位宋代齐鲁女子,身系罗裙,划着小船,以一种女人特有的清新恬淡,正从书本墨香中氤氲而来。我佩服她用词人一颗玲珑的诗心,将一腔愁苦凄凉,低沉哀怨的节奏,无法形容的“愁”,用一阕词,便把一个千年女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她以青毫为舟,蘸墨为浆,在宋词的烟波浩淼里款款泛舟,沉寂了千年的孤独,陶醉了远古的宋人,也沉醉了当今的世人。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边框/眸里心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