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不久很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的词便是出自这位号称“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当时正值豆蔻年华的李清照写下这篇《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一时轰动京城朝野,奠定了李清照才女之名,书中曰“天下称之”。
李清照的父亲是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之后,她生于济南,长于京城,因为书香门第的缘故,从小饱读诗书。
还记得我们最早学到她的那首诗《常记溪亭日暮》,当时觉得特别有趣,背起来也是琅琅上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词大都有清亮明快的文风和令人艳羡的感情,靖康之难之后颠沛流离,凄苦境遇造就了满篇的忧思忧国。
在她十八岁的那年,与堂兄相伴而行的赵明诚在元宵节相国寺的花灯节一见钟情,情投意合。李清照用一句“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来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情愫,而赵明诚则和当时任御史的父亲委婉的说起自己做梦梦见有人告诉自己一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父恍然大悟,随即去李家提亲,两人结为夫妇。
刚刚结婚的赵明诚当时是太学生,囊中羞涩,每每回家前都要去典当自己的东西,然后去买金玉书籍,回家之后和李清照两人把玩研读。
婚后两人感情和谐,赵常常外出寻山访水,搜集了大量的碑文资料。
某年的重阳,赵明诚外出未归,思念丈夫的李清照写下了那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又想胜之,便把自己关在家里废寝忘食的写了几十首词,夹杂着李清照的那一句,拿给有人鉴赏,友人一眼便指出李清照的那句写的最佳。
由于一些缘故,赵明诚和李清照被迫离京在青州隐居了下来。但是两人因祸得福,乐此不疲。每得一本奇书,两人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
靖康之难,赵明诚和李清照南下避难,金石文物装满了十五车,很多都没有来得及带走。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因为失职没有察觉下属造反,并且早早用绳子从城墙逃跑,李清照深以为耻。
从此两人貌合神离,路过乌江项羽自刎处,李清照写下那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表达自己对当时朝廷懦弱的行为不满,又讽刺了赵明诚的不战而逃。
赵明诚深以为疚。
不久,赵明诚调任湖州,分别之时,李清照担心自己保护不了这么多文物,便问赵明诚,若真发生不测,那该如何是好?当时赵明诚说,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分别未几,赵明诚病重而亡。
李清照曾在《金石录》中写道:“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国之将倾,良人归去,赵明诚临终作诀别诗,却没有对李清照丝毫留恋之意。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容颜逐渐老去,整日漂泊的李清照写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赵明诚也曾经有过小妾,但是那时候的李清照年轻美貌,两个人的感情也非常稳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由于没能留下一子一嗣,加上李清照青春不再,在动荡的日子里两个人渐行渐远。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也曾有过一段婚姻。她嫁给看起来彬彬有礼,其实贪图她手中文玩古物的张汝舟,李清照拼着玉石俱焚,揭发了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幸而朝中友人相助,得以脱离苦海。
晚年的李清照是一个人孤独得度过的,曾经有一位旧友的小女儿生长的十分聪慧,李清照想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奈何孩子脱口而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罢了罢了,她才冠今古,奈何乱世飘摇如浮藻,情无可寄托,才不可相授,那一年的杭州深秋,李清照写下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