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她有小女子的情怀,亦有男子的胸怀天下,她能写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词藻,亦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志。
    她是孤清自负的,纵观历史文人,又有几人不是那般的孤清自负呢?如若不能有怎能写出那般惊艳才绝的诗词歌赋呢?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jpg

  • 图片发自简书App

  • 《李清照传》是自己读的第一本传记,而这本传记与自己想象不一样。本书的作者随园散人,是一位诗人、散文作家,而这本书就是诗与散文的结合,史事穿插其中。而文中抒发感情太多有些累赘,让人觉得有一些假,不太真实。

  • 书中的史事故事还是蛮吸引人的,散文部分读起来很美,只是读过之后都忘记了,不知道写了什么,记住的也就是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书中作者选取了李清照幼年、青年、中年、老人时的诗作为背景,做了一些讲解,因为诗自己不懂,也无法过多的评价。

  • 李清照被称为是委婉派的始祖,其实她的起点也是蛮高的。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弟子之一,宋神宗熙宁年间的进士,对诗词歌赋有很深的造诣。母亲王氏虽然是她父亲的续弦,对她却如己出,王氏是王拱辰之孙女,也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注定了她会与文字纠缠一生。

  • 李清照的成就与其说本身有才不如说是她的家庭教育给了她很大的影响。李清照从小聪慧过人,而其父应该对她也是很宠溺的,还为她专门列出许多书目。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苏轼就是非常的豪迈开放,想必李格非也会深受其影响,所以李清照生活的家庭是一个开明的家庭,对她的教育也是开放式的教育。

  • 如若不然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下,她的诗词也不会被流传在外,而她也会被礼教的条条框框给框成一位平凡之人,即使她再有才华也无法施展开。而她的家庭教育也让她养成了豪爽、敢作敢为、持才傲物的性格。

  •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明媚的,她的后半生却是忧伤和孤寂常伴的。

  • 虽然那时朝局是动荡不安,但是少年的李清照只需在云下的日子里累积少女的心事,在书香里累积对尘世的种种疑问,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后她嫁得了如意郎君赵明诚,虽然赵父与李父在政治观念上不同,但是命运还是促就了他两的婚事。

  • 还好那时的赵明诚珍视她、爱护她,李清照支持着赵明诚的事业,两人一起收藏金石字画,把生活过的如同诗一般的美好,好的让旁人羡慕。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当时的朝局终究注定了他们的生活不会太过安稳。

  • 婚后两年,李格非被卷入朝局党争之中,牵连家人,李清照被迫与赵明诚分居两地,而后的岁月,两人也因党政斗争分开过几次。加上国家动荡不安,两人又被飘零与南方,故土却再也难回。

  • 赵明诚的突然离世,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很沉重的打击,她的快乐,也随着他的离去而消散。面对亲人的离世,面对国家的破碎,面对命运的多舛,她不在只写小情小调的闲愁,而是开始写气象万千的大忧愁。有对故土的思念,有对身世之苦的感怀,亦有对国家山河破碎的忧心。

  • 此时她专心整理金石录,以便完成赵明诚的遗愿,现在的她学会了沉稳,学会享受安宁。当她完成了书稿之后,所有的萧索与寂寞,苦涩与荒凉都不见了踪影,作为妻子,作为知己,她很欣慰,她没有辜负赵明诚所托,而她亦坚信只有他才是她这一生的良人。

  • 饱经人世悲欢,她早已明白,人生就是在苦难中忘却苦难的过程,而她亦在这过程中毅然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