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说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度过了十年的幸福生活,但政局变换,赵明诚再入仕途之后,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发生了波折。这种波折会导致两人感情的破裂吗?
我们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俩志同道合,有共同的趣味、共同的爱好,又彼此信任,即便感情发生发生一些小问题,都不足以使他们的婚姻产生破裂。通过下面一个小事我们就看出他俩是多么地惺惺相惜、志趣相投。 赵明诚在莱州任知州满三年后,调任到淄州担任知州,宋代官制每三年要换个地,赵明诚做知州时,一方面关心政务,另一方面就是在淄州境内收藏文物、金石、字画。
有一次他寻访到一家人,这家人藏有白居易手书的佛教经典《楞严经》,赵明诚高兴地拿到之后,立即骑马狂奔回家,他为啥要狂奔回家呢?他要把这份喜悦和李清照一起分享。我们都有这种感觉,有了好的东西总想要第一时间和最亲密的人分享,在这个分享的过程当中,你会获得一种很大的快乐。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赵明诚的内心世界里,真正能够了解他、和他一起分享高品位快乐的,永远只有李清照。不然他也不会立即骑马回家,和李清照一起欣赏这幅白居易的手书。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的裂痕也在慢慢地弥合。毕竟他们志趣相投,有他们共同喜爱的文物收藏、文物品鉴,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基础。
但是谁都想不到,此刻北宋王朝面临着灭顶之灾。公元1127年,金兵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就此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从此,开启南宋时代。虽然战乱发生在汴京,但当时生活在山东淄州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也不好过。恰在此时,赵明诚母亲在江宁去世。于是,赵明诚就要去奔丧,借着奔丧,赵明诚开始转移他们多年收藏的文物。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就是说删删减减,能减得减,赵明诚还是押着15车文物宝贝去了江宁。
李清照没有同去,她还要处理老家青州的文物,可金兵不等她,金兵攻陷了青州。《金石录后续》记载:青州“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就是原本计划开春后要运走的十几间屋子文物,全都化为灰烬。但是李清照还是拼着命抢出了一些非常珍稀的字帖以及相关的一些文物。 赵明诚在蔡襄《赵氏神妙帖》题跋中说:“《神妙帖》是他当初在东京时候花二十万买的,那么兵变发生之后,青州家中所有的物品包括文物全都荡然无存,只有我的老妻独自携带着这幅字画逃了出来。”
李清照从青州出来一路逃到江宁,总算和赵明诚团聚了。 历史进入了南宋。赵明诚又被启用,任江宁知府,他们算是暂时安定下来。我们知道赵明诚是金石大家,一生都酷爱收藏字画文物,不管在青州、莱州、淄州任职,都是到处寻访字画宝贝,但现在不一样,江宁是与金军隔江对峙的战线前沿,是战略要地。这种形势下,你就得以政事为重。而这一时期赵明诚呢,还是依然爱收藏字画,不过在收藏字画上他不愿意花钱了,仗着自己是地方大员,文物收藏界的大腕儿,现在是厚着脸皮,就把一些字画留了下来。
李清照的生活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都被攻陷,国家灭亡,自己苦心多年收藏的文物全部被毁,还远离家乡。以前生活安定富足很有品味,现在颠沛流离来到了江宁,错认他乡是故乡,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非常敏感的诗人、文学家来讲,那是非常痛苦的。她不可能还像以前一样烹茶煮酒,欣赏字画,过着清淡高雅的生活了。
宋书《清波杂志》里曾有记载说:李清照每到雪天就邀请丈夫赵明诚登高望远来作诗,作完诗还邀请赵明诚来唱和她的诗,每到这时候,赵明诚就为这个事儿很苦恼。他为啥苦恼呢?可能无外乎这三个原因:一是江宁知府有很多政务要处理,抽不出时间。二是即使时间抽出来了,李清照把诗作出来了,赵明诚是否能和上李清照的诗呢?他的才华是远不及夫人的。三是既没时间又没才华写诗,还要陪着夫人到楼上去,其实也说明他理解夫人的苦恼,他愿意陪她登楼,听她读她所写的诗。
所以李清照在经历家庭和国家的变故后,她大雪天上到江宁的城楼上去写诗,肯定不会是写踏雪寻梅那样的浪漫,心境不同、思想情感上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下一节我们继续李清照身上的悲欢离合,我们《生离死别》里见,感谢大家阅读!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支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