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128年8月20日,宋高宗赵构不顾大宋军民的抗金热情,自降国格,派宇文虚中奉表至会宁,贬号称臣,乞求金廷罢兵议和。

  • 此举好似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大宋军民愤慨不已,以各种形式进行抵制。

  • 在抵制宋金议和的浪潮中,一名来自济南的奇女子,写下了"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断句,斥责以赵构为首的宋廷投降派,字字铿锵,句句带血。

  • 她,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 2019100614_335122bb597040a395116629ef6c7f6b_8313_wmk.jpg

  • 此时李清照处境极其困顿,因金兵南下,她和丈夫赵明诚辗转逃难。赵明诚中途病故,李清照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大批珍藏的文物运至江宁府,疲惫不堪,病倒在床。

  • 李清照尽管丧夫,但依然有极其强烈的抗金意志,听闻赵构遣使议和,强挣病体,写下震铄千古的爱国断句,感人至深。

  • 这断句,有二个历史人物,王导和刘琨。

  • 这二个历史人物,是西东晋之交时期的风云人物,中华守护神。

  • 2019100614_f3ad191e9bd4485585074aa9388015e1_2988_wmk.jpg

  •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 、阿龙。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

  • 王导和刘琨均是西东晋之交的爱国志士,那时五胡乱华,国将不国,华夏文明面临绝灭的危险。

  • 在以王导为代表的士族领导下,衣冠南渡,建立东晋政权,为华夏文明的延续,提供了后盾。

  • 2019100614_3938d2177f064720b7cbeb34d2a31175_9114_wmk.jpg

  • 刘琨是"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北伐中原,收复了不少疆土,但最终因朝廷不提供兵马钱粮,北伐大业毁于一旦。刘琨依附幽州刺史段匹磾,惨遭杀害,令人扼腕长叹。

  • 衣冠南渡后的八百年,李清照目睹故国被金人蹂躏,二帝北掳,愤慨不已,不顾弱女子身份,以笔为武器,写下了一首首爱国诗词,鼓励大宋军民奋勇抗金,收复失地,不亦壮哉?!

  •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开创者,词风多变,艺术成就极高。这位旷世才女,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作。

  • 李清照前期生活优裕,小家碧玉嘛,笔下的景物,欢快活泼,充满了自然之趣。

  • 2019100614_a170f925f3de4f6a8f8783e974ac1cf4_0447_wmk.jpg

  • 然而国难来了,热爱中华文化的李清照,决不会向摧残文明的异族统治者屈服,随着逃难大军,渡过长江,成了江南的居民。

  • 屡经磨难的李清照,此时站在江宁城楼上,想想自己44岁了,国破夫丧,万般愁苦,系于一身。而赵构不顾民意,一意求和,让和岳飞差不多抗金意志的她,绝对接受不了。

  • 北方人出身的她,粗犷豪迈、坚贞不屈,李清照词风大变,爱国豪情,肆意流淌。

  • 2019100614_0cddc35e93fa43b9a62eb4753a2cc806_2705_wmk.jpg

  • 李清照写的诗词,与众不同,尤其是词,称为易安体,独标千古。就连辛弃疾这样的大家,也学习李清照的写法。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 如今多地有李清照的纪念场所,山东章丘纪念馆、山东青州纪念馆、山东济南纪念堂、浙江金华纪念堂等,向世人展示了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卓绝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