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与李清照虽然两情相悦,但能否得到父母的同意还是个未知数。
赵李两家在政治上分属新旧两党,赵挺之与李格非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们能否结成儿女亲家,与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息息相关。宋徽宗继承皇位后,运用政治手段努力平衡党派之间的关系,使得朋党之间的冲突渐趋平缓,政治上也出现了暂时的稳定局面。
赵挺之虽然是新党人物,风头正健,但毕竟不是新党领袖,与旧党的关系比较融洽;李格非虽然是苏门弟子,但毕竟也是旧党中的次要人物,与新党之间尚无直接的利害冲突。而且两家祖籍皆为山东,两人又同朝为官,按常理而言,如无尖锐的矛盾冲突,对于两个才华突出的子女的婚事,绝无横加阻挠之理。换而言之,这一桩婚姻最起码不会给两家带来害处,既然两个年轻人彼此情投意合,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呢?
由此看来,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的确应该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门当户对”这个词似乎略带贬义,认为这是旧时代的思想观念,主要强调婚姻双方应当具有大体相等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但却往往忽略了感情这个婚姻最重要的基础。这种看法当然没错,但门当户对是否就毫无合理性?
从婚姻发展的历史来看,门当户对其实也是维护婚姻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对等,一般而言,也就很难有思想观念、个人情感的沟通,进而可能会导致两个人情感的变化。这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感情的确是婚姻最重要的基础,门不当户不对可能会有真诚的爱情发生,然而门当户对的家庭与环境似乎更容易促使爱情的产生。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感情、爱情也是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个人来说,是他们志趣相投,是彼此尤其是赵明诚追求的结果,这个追求不是高官厚禄的追求,而是对才华的追求,这就决定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的基础,必然是有着高雅的情趣,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与文化底蕴。以李清照当时的才华,能够最终同意这门婚事,应当说也是看中了赵明诚谦和沉稳的为人、金石学等方面的才华,以及太学生的身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门当户对还应该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男女双方拥有对等的知识、趣味与个性。
由家庭背景而言,当然有门当户对的基础,如两家皆为山东人,他们的父亲又同朝为官。这些都是促成赵李两家联姻的重要基础。
但是他们的婚姻也隐藏着危机,主要就是赵挺之与李格非政治立场派别的不同。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女性来说,父亲是旧党,公公是新党,政治矛盾都汇聚在她一人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门当户对的婚姻似乎又有点儿门不当户不对。这就是李清照婚姻的矛盾性、特殊性。
既然门当户对,又得到双方父母的首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与十八岁的李清照便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佳偶。
那么,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是否像人们预期的那样美满?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生活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