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第一才女是谁?毫无疑问,就是李清照。李清照不仅词作堪称绝代,她的爱情,也被后世所不断演绎,遂成为传奇。事实上,李清照一生都苦恋着赵明诚,然而半老之时,却被迫再嫁,个中凄楚与悲凉,真让世人扼腕长叹。无怪乎,李清照的词,总是难觅片刻的欢愉,而是沁润着凄清与愁绝的相思之苦。
恰如一曲《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清丽之风转而为沉郁凄婉,对亡夫的追念,对国破家亡的痛惜,遂成为词作的主旨。起句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婉转凄楚。而乍暖还寒天气,更觉分外凄凉。
一杯淡酒,天暗云低,冷风正劲;孤雁的一声悲鸣,哀怨断肠。
此时节的李清照,头白鸳鸯失伴飞。那凄凉幽怨的大雁,莫非正有一样的伤悲吗?而满地黄花堆积,与当年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相比,简直让人不忍卒读。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只有点点滴滴的愁闷像那钟漏声,点点敲打在心房。好容易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了。丝雨细如愁,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自己孤苦无依,反而更觉得凄苦了。赵明诚给了李清照前半生幸福。而丈夫赵明诚撒手人寰,李清照孤苦无依,四处流浪,凄凄惨惨戚戚。而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年过半百的李清照孤苦无依,只能委身他人。
而回想当年,李清照初遇赵明诚时候的娇羞场景,真让人感慨人生若梦,似真亦幻: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时节的李清照尚是天真烂漫的少女,大家闺秀,晨起秋千,慵懒可爱。而心爱的人来了,撩动了她的心弦,害羞的逃走了。或许是因为怕情郎看见自己慵懒没有梳妆的样子吧,慌忙中连金钗都滑落了。
虽然说害羞的走开,然而忍不住回首多望一眼,偷偷的倚着门,却把青梅嗅。可爱调皮,天真活泼,娇嗔羞赧,然而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幸福之感。
而如果未见情人,则: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梨花带雨,怎不叫人可怜。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成婚。婚后他们的兴趣相投,旨趣相近,研究金石古玩,甚为有趣,《减字木兰花》是她婚后生活的最佳反映: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春欲放”三字,既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泪染轻匀”则赋予花儿生命,表达了李清照内心的软款和悲天悯人的真性情。“犹带彤霞晓露痕”,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自矜的小女儿家情态呼之欲出。而这份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上片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调皮的新娘子非要让丈夫说一说自己和花儿,哪个更娇艳,哪个更可爱。然而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云髻斜簪”,丰神如画。闺房的乐趣韵致深沉。
然而好景不长,李清照的父亲是元佑党人;赵明诚的父亲却是改革派的代表。公公与父亲,水火不容!“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希望公公为自己的父亲开脱和帮忙。然而最终,公公赵挺之被蔡京挤出朝野。赵明诚兄弟三人甚至被诬陷入狱,李清照离开汴京。不久赵明诚被释放,也来到青州。
青州十年,是李清照一生最甜蜜的时光。李清照写下了大量名篇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世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清丽,蕴藉。上阕共六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以“独上”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盼望锦书到达,望断天涯、神驰象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暗喻人生、年华“无可奈何花落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极言词人的细腻的情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语言清新,词意隽永。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而这种悠然自得,伤春悲秋,惜花之举,如果不是短暂的安宁生活,是很难表达的。然而这一切,随着赵明诚再次出仕,而告终止。赵明诚甚至蓄养起了侍妾和歌姬。最令李清照感到不安和隐痛的,是他们老无子嗣。“靖康之变”之后,赵明诚的母亲病逝于江宁,然而此时处处兵灾,历经磨难,一家人在江宁得以团聚。然而已经做了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却因为兵变,偷偷逃跑了。不过这反而给了李清照一个更单纯的丈夫。可是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四十九岁的赵明诚撒手而去,留下李清照一人和大堆的文物,此时李清照四十六岁。
被迫改嫁张汝洲,或许,也是李清照一生最大的无奈和错误。这个人只是为了骗取李清照仅存的文物。李清照愤懑不已,状告自己的丈夫,甚至因此下狱;最后含恨结束了仅仅维持了3个月的第二次婚姻。从此孤独终老。而她的词作也有青年时代的清丽婉约,中年时代的悲凉苦闷,转而为枯寂凄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百无聊赖,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此词“物皆著我之色彩”,蕴藉含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虽然这首词作充满了相思和苦闷,然而赵明诚仍没有永远离开他。随着丈夫赵明诚的离世,李清照真的就如一叶扁舟,风雨飘摇,摇飏无主。
绍兴二十五年,七十二岁的李清照与世长辞,唯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愁绪,随着满地堆积的黄花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