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这个季节是最好的,花也开了,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一首小女儿家的心绪全都付诸了笔下。
本没指望能一炮而红。
可在北宋,从柳永、晏殊、欧阳修走后,很少有人能写出如此细腻真实的诗词来。
人们发现,比起前辈的缠绵悱恻,下笔多用典故的手法,这个小女孩的词似乎有些与众不同,她用的是浅俗之语,写出的却是发清新之意。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
许多文化名流忽然发现,原来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婉约诗词可以这样写。
因此,各大朋友圈纷纷转载点赞。
因这首词而诞生的评论家足足有一个连队那么多。
他们逐词逐句的分析这首红遍网络的小词,尽管许多解释连李清照也看不懂,但有一点她很清楚,她红了。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各种评价让李清照惊喜。
她没想到出名原来这么容易。
她很懂得打铁趁热的道理,恰逢她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
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各大杂志纷纷上演专题报道评论。
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上厕所的人很多,为何什么都没留下,唯独李清照留下了千古名作呢,这个难道不值得深思么?)
即便是隔了千年,后世的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一首词,两首诗的横空出世,非但没有引起集体吐槽,还得到了全民的热捧,这种结果让李清照很高兴。
原来,我也是吃这碗饭的。
这是十岁李清照内心的真实写照。
此后,她下笔再没有任何的犹豫,无论是诗还是词,都被她写得温婉、千姿百态。
一首首的词,一句句温婉的诗句让世人沉醉不已。
当年的苏轼也许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一句戏言,尽让大宋多了一个女文学家。
李清照也没想到,自己大胆的一试,竟试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来。
才华再高,也逃不过生命的规律。
无论李清照多么的不愿意长大,她终究是长大了。
十八岁的年纪,宛如人间的桃花。
灿烂,娇艳,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这份气息吸引了一个男人的注意。
这个男人叫赵明诚,从小成长在贵戚之家,但并非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
诗词,精研金石,收藏文物古籍是他一生所爱。
为人稳重,风趣。
家世清白,没有不良嗜好,这样的大好青年,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大名鼎鼎的陈师道曾经多次公开赞扬自己的这个外甥。
正夫(赵挺之字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与鲁直书》)
这样的好青年很快在文学圈传开了。
自然也传到了李清照的耳朵里。
这一年,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两人见面了。
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两人就那么站在人潮里看了一眼。
只是一眼,便是千年。
那一刻李清照唱的是《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那一刻,赵明诚唱的是年度歌曲《传奇》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那个活泼的,聪颖高雅,回首嗅青梅的女子,他再也忘不了。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