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作为古代为数不多的几位女词人,留下了非常多的作品,和稍后的辛弃疾并称词坛。她的作品大多属于婉约派,极个别的是豪放派的作品,而且在早期多写女子闺阁,和后期多写苍凉现况,词风迥异。抛开她的词,她的诗也很有风格,譬如她绝句《夏日绝句》就是在路过古乌江的时候写的。
这首绝句短短20个字,将项羽的英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这首诗也是李清照前后词风变化的分界线。也是北宋到南宋的转折期,之前,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迅速膨胀,在灭辽之后南下摧毁宋王朝,福利徽钦二帝,宋朝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丢失,大批的宫廷女眷被金人俘获成为奴隶,遭受任意欺凌,因为发生在钦宗靖康年间,这就是靖康之耻。
因为战乱,为了避免金人的毒手,于是发生第二次衣冠南渡,康王赵构在即帝位以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路南奔,在他的影响之下,大批士大夫、官僚、百姓都成群结队的南渡,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也是这次南渡的人中的一员。
南渡以后,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后来,江宁发生兵变,赵明诚不平叛弃城逃走,李清照跟随,恰好路过了古乌江地段,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来这个绝句。这个绝句的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不肯过江东!
也就是说,之所以李清照认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前提就是不肯过江东。她比照现实,追思古人,眼前的现实就是丈夫弃城逃命,朝廷一路南奔,不管老百姓死活,也不管国破家亡。面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当权者只顾一味逃命,不思扭转战局。
而项羽呢,在带领八千江东子弟破秦之后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在身边,几乎成了孤家寡人,面对一江之隔的故土,心存羞愧与内疚,最后自刎。和南宋诸君形成鲜明的对比,守土者不是弃城就是投降,要么就是席卷细软一路南奔,什么平时说的家国天下都是废话。
俗话说,知耻近乎勇,正是因为还有羞耻之心,项羽才自刎,即使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失。但是南宋当权诸君根本不知羞耻为何物,除了逃命就是逃命。李清照这里赞扬的正是项羽的知耻心,所以不失为人杰鬼雄。之所以说项羽知耻,而不是其他,有一个成语典故:
《汉书·项籍传》:“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在项羽破秦大封诸侯之后,一个叫韩生的人(或者他是韩国or姓韩的书生,称为韩生)劝他定都关中,结果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这说明,项羽在富贵荣华时候喜欢去故乡,当然去炫耀,在落魄时候不愿意过江东肯定是因为羞耻!
所以,歪史认为,项羽正是因为羞耻不愿意过江东,而李清照也是因为赞赏项羽的羞愧之心,而讽刺当时当权者没有死后的羞愧之心而做的这首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