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东京开封城,一群少女们正在一条小溪边的亭子里面喝酒。溪边还停着几只小船。此时,已是傍晚,太阳渐渐往下沉。

  • 少女们看来已经尽兴了,一个个起身来向小船走去。也不知道是谁带的路,小船渐渐偏离了航向,划进了藕花的深处。

  • 这时一个少女站起身来说道:“我们比赛吧,看谁划得快!”话音刚落下,这些少女们就划着小船争先恐后得继续往前去。突然,只听扑啦啦的声音,藕花深处飞起了一大群鸥鹭。

  • image.png

  •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中所描述的场景,这首词的名字叫做《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位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与她所生活的时代,以及她的心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 李清照也不例外,她出生于1084年的山东历城,一生跌宕起伏。她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代表作就分别反映了她人生的三个不同时期,三种完全不同的境遇,所带来的三种情怀。而其中最明快的莫过于她少于时期所写下的词了,这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 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场景,是李清照少女时期某一次游玩回来后写下的。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应该是过得十分自由的。

  • image.png

  • 如梦令

  • 在古代,一个未出闺的姑娘,常常是不被允许出门的。但我们在这首词中可以看出来,少女时期的李清不但可以出门游玩,还喝了酒。这是当时许多人的心里,都是不能接受的。

  • 而且从这首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这个时期的李清照,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已经非常有才了。这就能说明,她是从小就接受教育的。那么,为什么李清照的生活与同时代的许多女孩子们完全不一样呢?不但可以自由出行,还能接爱教育,其实是因为李清照有一位思想开明的父亲。

  • image.png

  • 李清照词意画像

  •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历城,她的父亲名叫李格非。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官员,也是一名才子,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父亲。在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李格非还是一个独特的父亲。

  • 据《宋史》记载,在李格非的心中,从来没有因为李清照是一个女子,就反对她读书习字。反而从小就十分重视李清照的文化课,在发现李清照对读书写文很有兴趣后,他还开始有意培养这个女儿写文。

  • 李清照年幼时,最常出入的地方就是她父亲的书房。李格非如果在外面看到了适合李清照的书籍,也会将书本带回去,以使她能够学习到。不但如此,开明的李格非从不会限制李清照的天性。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傍晚,和一大群朋友喝得半醉,将小船开到了藕田深处,惊起一大群鸥鹭。

  • image.png

  • 李格非画像

  •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优秀的父亲,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直过着非常自由、随性的生活。所以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古代如此,在今天也同样如此。有人曾经用6年的时间跟踪拍摄了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的生活。一个来自偏远的山区女孩,父亲一直认为,女孩子长大了都是要嫁人的,所以不用读那么多书。这个女孩逃不脱家里的安排,16岁就辍学了,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婚姻,嫁给了同村的一个青年。早早地就做了母亲。

  • 而另一个孩子的父亲是在城市里打工的家民工,他们自己的人生吃了亏,就拼命地挣钱,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上大学。而最终,这个孩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彻底改写自己的命运。

  • 第三个孩子的父母则是典型的成功人士,所以孩子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她的父母从小就让她学习了许多东西,而她最终在这些东西里面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并为了深度学习而出国留学。回国后,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做出了一番事业。

  • 由此第三个孩子的家庭,和李清照的家庭背景很像。那就是父母不但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最主要的是父母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他们作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他真正喜欢的事业。

  • 李清照的父亲也是如此,在看出自己女儿对诗文的热爱之后,他没有扼杀自己孩子的爱好,反而是极力地培养她,最终使得她成为了一代名家。也为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