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以诗词立世,神采飞扬。
这位才女的诗词,清俊优美,要读懂,也不难。
有两个字,在李清照的词中反复出现,并且成为“词眼”。
梳理并挖掘这两个“词眼”,便找到打开李清照精神世界一把钥匙。
哪两个字?就是“愁”和“酒”。
其实,要说写愁和酒,李白是无可争议的大师。
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烧愁愁更愁”,将愁与酒写到极致。
李白的酒,是豪放的;李白的愁,也是豪放的。
李清照的愁与酒则不同,是婉约的,细腻的,有女儿味的。
读懂第一个字:酒
有人从说话角度给喝酒划分为四个境界:
第一阶段:甜言蜜语(劝酒)
第二阶段:豪言壮语(兴奋)
第三阶段:胡言乱语(沉醉)
第四阶段:不言不语 (酣睡)
这是一般人的喝酒四个阶段,非常准确生动。
李清照写喝酒,王家无限认为与上述四个境界有所不同,梳理一下,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不喝。
第二种:小喝。
第三种:大喝。
先说第一种不喝。
李清照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中就写道:“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词中,酒朋诗友来邀请她去喝酒,李清照委婉拒绝。
这就是李清照喝酒的第一种情形——不喝。
朋友热情相邀,为何不喝?
不喝自然有不喝的道理。
毕竟,李清照不是酒徒,也没有酒瘾。
想喝的时候喝几口,想醉的时候醉一回,不想喝的时候就不喝。
把酒当成生活的调味品,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李清照对待酒的态度,是正能量的,是高境界的。
正因为李清照懂得酒中三味,因而,她也成了写酒的诗词大师。
第二种是小喝。
喝上那么几口,浅斟低酌,小醉辄止。既享受到了喝酒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微醉带来的释放。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就是小喝。淡淡的酒,有节制地喝,管他风狂雨骤,保持淡然心境,就像这淡淡的酒。
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中,李清照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词牌名叫醉花阴,但这是小醉。理由呢?
若是大醉,岂能闻到这盈袖的暗香?
再则,醉了躺在床上,看着风吹动门帘,又岂会是大醉?
所以,这一醉,自然是微醉,小醉,浅醉。
再举一例。在《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这首送别词中,李清照则说:“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与浅。”
与朋友分别,喝酒时免不了的。但是,喝酒也仅是一种告别仪式而已,喝没喝?喝了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朋友情,一路平安。
所以喝的时候,虽然忘了“酒盏深与浅”,但也不会喝得不辨东南西北。
这也是小醉。当然,这是带几滴眼泪的小醉。
第三种自然是大喝大醉。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李清照说:“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很明显,这是喝得酩酊大醉了。
不是吗?“兴尽”就说明喝得尽兴了。
喝高了,自然“不知归路”,也难免“误入藕花深处”了。
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中,李清照写道:“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很显然,这是喝得大醉然后才“浓睡”的,且清早醒来,还留有“残酒”,留有几分醉意。
在《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一词中,李清照则直接点出“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将大醉之后半夜醒来再也难以入眠的内心焦虑愁苦,写得入木三分。
酒有不同喝法,醉有不同形态。
李清照的高明之处在于:以酒入词,而词无醉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