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杭州,来自北方的高官达人纷纷寓居杭州,名流辈出。古清波门附近,有两个公园——“柳浪闻莺”,“学士公园”。而学士公园的取名,是传说有“宋代学士”居于此处,故旧有“学士桥”、“学士港”等。


古清波门外,历来名人聚居,这是事实。


可据文献查之者,就有南宋画家刘松年、宋初诗人鲍当、南宋学者周煇、民国政客黄郛、鸳鸯蝴蝶派作家陈小蝶等,但学士”究竟是为谁?难以考证,学士公园内有一座亭,名为“清照亭”,显然是纪念两宋之交颠沛流离在杭寓居的李清照。


《杭州历代名人》中是这样介绍李清照的“…在流亡生活期间,曾寓居杭州多年。所作诗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流露了国破夫亡身心俱老的心境。…2002年,杭州西湖建有清照亭。”

图为古朴的清照亭,四角支撑四根粗壮的圆木柱子,柱下用扁球形石质柱磉承支,柱上承托竹木结构坡形屋盖,四分水屋面,四角飞翘屋檐。与其前竹篱笆、后半围墙以及周围杉林小溪相映成趣,成为一道悠然小景。


李清照(1084一1151),原籍山东章丘,生于济南,号易安居士。


丈夫赵明诚(1081一1129)字德父,山东诸城人,金石学家,收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甚富。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完婚,两人一个擅长文学,一个酷爱金石,收书考古,品画论诗,志趣相投,伉俪情深,极一时夫唱妇随之乐。


赵明诚守青、莱两州政务清简,就和夫人李清照一起校勘、考订,仿照欧阳修《集古录》体例编纂了《金石录》三十卷。这部书著录自三代至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款识及碑碣文字共两千种,跋尾五百零二篇。后代学者对此评价甚高。

1132年,已经移居杭州的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三年,重阅《金石录》并作《金石录后序》。在这篇被誉为“笔墨疏秀”的后序中,李清照忆述了当年在书房“归来堂”夫妇唱随的欢乐时光,其中写到饮茶作押,猜述典故出处以角胜负的动人情景:


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否,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这是一幅颇为生动的闺中行乐图。烛下校书赏画,意趣相投,已经是兴会淋漓;而饭后猜述典故出处以角胜负,以致举杯大笑,茶倾怀中。更见李赵伉俪相敬如宾鱼水融洽的雅趣,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而现实的李清照,只是在笔墨中回忆过往的幸福时光。

宋代盛行饮茶,斗茶,南宋尤盛。李清照爱茶,喜好饮茶,是肯定的。

在北宋时期,她经常玩赏当时颇为流行的“分茶”逸趣。


“分茶”也称“茶戏”或“茶百戏”,是宋元文人雅士煎茶品茗时的一种游戏:在茶汤上浮细沫如乳时,用箸或匙搅之,使茶汤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藉以观赏。李清照在一首《转调满庭芳》中,就有忆及当年玩赏分茶的词句:


当年,曾胜赏,生香燕袖,活火分茶。


另一首《摊破浣溪纱之二》,还写了不宜玩赏分茶之句: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赏玩分茶,有如瘾君子吐烟圈,非常人所能为。可见李清照与茶堪称挚友深交了。

丈夫早逝,国碎家破,李清照晚景凄凉。南下杭州之后,她在杭州生活超过二十年,但她应该对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反而在诗词中,经常以茶为媒,流露出感怀时世、悲叹身世的情怀。有一首《鹧鸪天》即写到她寂寞独处,酒后喜饮团茶的情景: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宜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词人在杭州的秋冬湿冷之际,触景生情,唯有凭借喝酒饮茶打发漫长的时日,悲凉寂寞之情浸透字里行间。

令人唏嘘的是,李清照居住的古清波门直通西湖,面对旖旎西湖,却从不写一诗一词赞美西湖。


其实岳飞与李清照也一样,完全没有关于任何描述西湖的词句文章留世。可见当时南宋文人与武将一样,还是颇有风骨的。

此时,我们回望这座“清照亭”,浓密的树荫下,确实有一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