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45c41ea216198cbbc02d.jpg

  • 在千禧读书会现场,王康艺先生的许多观点,受到了书友热烈回应。 包建永摄

  •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才华横溢,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但是鲜有人知李清照曾经来过台州,其两首著名词作就写于台州。前不久,省作协会员、椒江区作协理事王康艺先生做客千禧读书会,向读者讲述了一段李清照在台州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词人,她来过台州,在台州(准确地说是在黄岩、椒江)写过两首非常著名的词,许多台州本地人不知道,研究文学史的专家也少有人知道。

  •     李清照在51岁时写《金石录后序》,记录下了来台行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今属江西南昌)……上江(今江苏江宁)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李迒)任敕局删定官(负责诏书起草),遂往依之。到台(今台州),台守已遁,之剡(今嵊州),出睦(今建德、淳安一带)。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今温州),又之越(今绍兴)。”

  •     这段话中,李清照不但将来台前后行程写得很清楚,还交代了来台原因。其实,除了投靠族弟,李清照来台还有另一个原因。丈夫赵明诚死后,有人造谣她曾以玉石投献金人,通敌叛国,即所谓“玉壶颁金”。叛国罪可非同小可,李清照很害怕,怕朝廷听信谗言,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金石铜器进献给朝廷,以证明清白。族弟正好在皇帝赵构身边当差,她既是投奔族弟,也是追赶流亡政府。

  •     此时正当国破家亡,李清照四处逃难、孤立无助。在行经台州期间,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渔家傲》和《清平乐》两首词。


  • 渔家傲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清平乐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对于这两首词的创作地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可以说没有人讲对过。

  •     我说,这两首词都作于台州。

  •     先说《渔家傲》。首先《渔家傲》中有一个关键词“三山”。“三山”在台州确有其地,至今仍然保留着旧名,现在属于栅浦,位于椒江南岸,与北岸章安相望,是李清照当年从黄岩坐船去章安的必经之地。此“三山”至少在晚唐时就有人定居,常见诸诗文。如比李清照年长七八岁的、曾任礼部侍郎的临海人陈公辅,经过三山时,听说“后唐贺氏二女与其弟赴水殉父”的故事,写下《过三山吊二孝娥》一诗:“偶憩古岩洞,故传孝女矶。断云来细雨,疑是暮魂归。”三山在北宋晚期,已经成为椒江南岸的一个地理标志。

  •     后人认为这首词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梦幻手法,其实不然,搞清楚了“三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那词中所描绘的都是真实的景色。因此,可以得出这首词采用的仍然是北宋词常用的写实手法。但是,由于诗人“归”心似箭,也由于在颠沛流离的万难之中似乎看到了希望,一霎那间使得作者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激动与感慨,因而充满了奔涌的情感与豪放的激情,从而具有了豪放派词的某些特点。

  •     其次从内容上看,《渔家傲》中李清照描写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景象与当时的椒江的情形非常吻合。有史料记载,当时的章安港离南岸“江阔二十余里”,还出现过海市蜃楼。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李清照当时的处境也极为符合,抒发了她急切想见到赵构皇帝,找到归宿的心里。

  •     再次,翻看李清照所有词作,写海的独此一首,而纵观李清照一生,有出海经历的也独此一次。这不应该是巧合。

  •     《李清照集笺注》作者、著名词学研究专家徐培均认为这首《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前往温州和章安镇”的途中。徐先生大概不清楚温州和章安的相对地理位置,所以说的比较含糊。其实,我们台州本地人,只要稍微对照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的自述,都能清楚勾勒出李清照的路线图。她是先到黄岩城关,再从黄岩出海,经三山,到章安。她到章安时,皇帝已经去往温州了,她又雇船去温州,之后又去绍兴。

  •     综上所说,李清照这首《渔家傲》应该作于她从黄岩出海、到三山之前的这段行程里。赵构皇帝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十八离开章安去温州的,李清照坐船到章安时,赵构的船队已经走了,由此可进一步推断《渔家傲》作于“建炎四年正月十八”之后数天时间里。

  •     再来看《清平乐》。从表面上看《清平乐》和《渔家傲》是两首风格完全不同的词,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首词都写于台州,从写作时间上来看,《渔家傲》在前,《清平乐》稍后。

  •     这首词的关键词是“雪”和“梅花”。赵构逃到章安金鳌山时,随行的有个叫李正明的侍郎,他在《乘桴录》中记载到赵构正月十八日“移舟离章安镇”,“十九日晚,雪雨又作”。由此可见,赵构离开金鳌山前后,章安下过两场雪。李清照在金鳌山看雪,是可信的。临海诗人叶崑在咏章安才女叶素娘的诗中,明确讲到章安“岭上梅花三百树”。由此也可知,古时章安梅花并不少见。

  •     想象一下,李清照从黄岩坐“蓬舟”去章安的旅途上,想到马上就要见到赵构皇帝,心情特别激动,于是写下了豪迈的《渔家傲》。然而,当她满怀希望地到达了章安金鳌山后,却发现皇帝已经离开了,希望破灭,情绪顿时一落千丈。面对漫天飞雪,满山梅花,自己却凄凉一身,李清照感慨万千,一腔愁绪诉诸笔端,疾笔写下《清平乐·年年雪里》。

  •     李清照素爱梅花,一生写过许多首咏梅词,是各个生活阶段的写照。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和其他咏梅词相比,主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由一般的咏梅自况、闺门私房的浅酌低唱,转到了寄寓家国之思,这不仅是李清照身世遭际的大转折,更是她思想的升华。《清平乐》无疑是李清照咏梅词的巅峰之作。

  •     通过以上分析,《渔家傲》写于从黄岩雇船去章安的“蓬舟”之上,《清平乐》写于椒江北岸章安的金鳌山上。这两首词的丰富内涵,构成了李清照在台州活动的全面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