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 夜发严滩
宋代·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赵国经:李清照画像 清照网配图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谋利才去,小舟也是为了沽名而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惭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注释
⑴钓台:相传为汉代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⑵巨舰:大船。
⑶扁舟:小船。
⑷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⑸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基严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赏析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
相关链接(编者注:严光,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 (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严光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
严滩,是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富春江上游旧时的一段急流险滩。严滩也名严濑,是其古名严子滩(濑)的简称,此外还有严陵滩(濑)、子陵滩(濑)等多种称谓。显而易见,严滩得名于东汉高士严子陵。
这一段江滩还有另外一个得名于自然特征的古名,即源自“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古谚的七里滩(濑),从清朝开始又叫七里泷,沿用至今。
严滩之畔,富春山麓,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千古名胜,这便是严子陵钓台。它以严子陵不为汉光武帝刘秀高官厚禄所诱,在此隐居垂钓的故事而得名。范仲淹所写的“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讲的就是这段历史。范仲淹出知睦州(桐庐郡)时,还在钓台修建严先生祠堂,并撰文盛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