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惯用地名冠以酒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古代,金华地区婺江流域的东阳、义乌、兰溪等县所产的外销酒,都称金华酒,也称金华府酒。
金华酒是古代金华郡、州、府及辖县生产的各种黄酒的总称,历来的名酒主要有:寿生酒、错认水、瀫溪春、东阳酒、白字酒等等。其中错认水,它酒色清纯如泉,喝上去却十分甘醇,因经常被人错认为是水而得名。可惜错认水酒这种技术现在已经失传了。
唐以后金华酒名声渐露,李时珍认为兰陵酒出自金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即此也。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将金华酒列为贡酒。宋代金华纳酒课名列全国前列,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金华的酒课已高达“三十万贯以上”。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金华县酒课、酒务租额二千二百六十四贯一百二十五文”。
元代宋伯仁著《酒小史》将金华酒录入名酒之列。江浙行省的酒课约占全国酒课收入的1/3,这些酒课大部来自金华。明代金华酒更为风靡全国,社会上流行着,“杜诗颜字金华酒,海味围棋左传文”的对联。金华酒与风流遗韵的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左氏的文章相提并论。
清代诗人袁枚(1716~1798)在《随园食单》中说:“金华酒,有绍兴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路,水清之故也。”《金瓶梅》书中16处21次写到金华酒。
到了清末,金华酒已衰弱。只留下古子城中的一条叫酒坊巷的巷子,让人遥想当年整条巷子的百姓做酒的盛景。酒坊巷内有口古井,酿酒的水就取自这口井。
这口宋井,名曰酒泉井,位于金华古子城酒坊巷中段西侧,是清光绪年间金华知府继良亲自命名的。继良知府深谙金华酒的兴衰历程,为怀念昔日辉煌了近千年的“色如金,味甘而性纯”的金华酒,他把酒坊巷的这口曾酿制过名酒的井命名为酒泉井。酒泉井以物质的形式,传递着这一历史文化信息,是弥足珍贵的,酒泉中并以其特有的文化潜质,载入《中国井文化》。2004年3月这口宋井被公布为市级文保点。
金华酒助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李清照写下了千古绝唱。李清照是名耀青史的词作家,喜欢作词,也喜欢饮酒,酒和词跟她的生活分不开。饮酒与作词,陪着这千古奇女子度过激荡多变的一生,成就了她独有的词风。
1134年,涉富春江而下,来到金华避难,就寄居在八咏楼边的酒坊巷一位陈姓人家中,当时的金华,因受南宋建都临安影响力和放射力,金华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东起东市街、北至将军路、西沿酒坊巷、南临八咏路的古子城区域是金华城最早的发源,也是当年达官贵人云集,商肆店铺林立之处,丝绸业、手工业、酿酒业兴隆发展。
李清照出门缓步而行,登上了南朝沈约初建的八咏楼,望婺江西去,物是人非,国破山在,壮怀激烈,借酒消愁,写下了气势磅礴的《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住在酒坊巷的这段时光,成为李清照创作的高峰期,她另一首《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从她早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到此千古绝唱,酒坊巷功不可没,金华酒功不可没。
幸哉酒坊巷!幸哉金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