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人文地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有些地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可阅可读亦可品。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有一个古村落,名叫六诏村。
六诏村,这个名字来源于王羲之“六诏不就”的典故。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六诏的传说。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后世称之为“书圣”。
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县,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职,后为会稽郡内史,领右将军。
东晋的都城在建康,即现在的南京,王羲之担任会稽郡内史,郡治在今天的绍兴城,当时会稽郡的刺史,名叫王述。
东晋永和十一年,即公元355年,王羲之受到会稽郡刺史王述的排斥,毅然辞去“右将军”之职,从会稽郡城迁至剡县之金庭,隐迹山林。
王羲之在距金庭数十里的剡源晚香岭,也就是现在的六诏村附近,建有别业,写字牧鹅。
当时的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是个爱才之人,听闻王羲之辞职隐居,非常震惊,连下六道诏书,诺以新职委任王羲之。
王羲之归隐之心已绝,无意再入官场,一直隐居在剡溪之源,以书画赋诗教育子孙,终其一生。
“六诏不就”的典故,自此流传。
诏书送到的地方,就被称作了“六诏”村。
六诏村,位于奉化剡溪上游。
从奉化区溪口镇,沿江拔线往新昌方向前行,就可以到达六诏村。江拔线,沿剡溪逆流而上。
剡溪发源于宁波和新昌交界的剡界岭,从剡界岭向往和往西的水,都叫剡溪。
于是,中国地理上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两条剡溪,发源于同一地带,并且名字相同,方向却南辕北辙,更为奇特的是,两条剡溪都有“剡溪九曲”胜景。
剡界岭西面的剡溪,通常称为嵊州剡溪,经新昌,过嵊州,汇入曹娥江,再入钱塘江而入海。
嵊州剡溪曲折纡回,一路有东门、艇湖、竹山、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嶀浦、鼋头渚九处景点,统称为“剡溪九曲”胜景。
剡界岭东面的剡溪,通常称为奉化剡溪,经溪口镇,在江口汇入奉化江,再入甬江而奔海。
奉化剡溪同样曲折纡回,一路有六诏、跸驻、两湖、臼坑、三石、茅渚、斑溪、高岙、公棠九处风光,也称为“剡溪九曲”胜景。
奉化剡溪九曲的第一曲,就是六诏,剡溪蜿蜒绕村过。
东晋时的剡溪源头,人烟稀少,王羲之隐居之地,可谓与世隔绝。
元代陈沆《剡源九曲图记》记载:“水一曲为六诏,晋右将军王公逸少隐居其间,诏六下而不起,地由是名。后人为之立庙,有砚石存焉。”
清代徐兆昺所著《四明谈助》,亦也记载,“在六诏。有王右军庙。右军隐于此,六诏不起,故名。山有砚石,云右军所遗也。”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剡源九曲辞》写道:
溪流泻碧玉,蜿蜒出山麓。
山溪雨蒙蒙,遗音在山谷。
唐末,吴越王钱镠曾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浙东一带,对王羲之隐居地的六诏一逞,很感兴趣,特地前来巡视。
钱镠在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先后被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六诏村民为了纪念他曾来巡视,在村中修了钱王庙以祭祀。
南宋婉约词家李清照,宋建炎三、四年,也就是公元1129、1130年,为避金兵之乱,曾两次追慕王羲之足迹,寓居六诏,避乱赋词。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再追王羲之与李清照之足迹,也曾抵临六诏,留下诗篇,其中一首《李易安兰亭叹》,就是因为李清照追慕王羲之足迹而写。
兰摧芝焚亦天孽,孤鸾飘泊剡源溪。
剡源山水虽然好,熟为夫人慰累唏。
箧中何物甲万卷,内史禊帖良绝奇。
六诏词宫看火近,展卷荐以秋江篱。
元代陈基诗云:
一曲溪头内史家,清泉白石映桃花。
当时坚卧非邀宠,六诏还朝成世夸。
明代高启诗云:
欲知溪流长,百转来越峤。
舟行安能极?岚路入斜照。
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
石砚久难磨,空灵闭遗庙。
全祖望还留有《一曲六诏》诗:
右军泼墨处,一昔来金庭。
九曲自兹始,六诏想风清。
六诏村中,王右军庙,就是为纪念王羲之而建。
村中下阊门内的这个小水池,据传是王羲之当年的“洗墨池”。
王羲之当年用过的石砚,名谓右军砚,保存在溪口博物馆内。
村中石桥,全部由乱石堆砌而成,尽显古朴原始之态。
桥额石刻“清道光拾伍年”字样,由此推测此桥始建于1835年,距今184年。
毛家阊门内,院中的一棵桂花树,主人说,已经有130多年了,每年桂花开时,满村桂花飘香。
村中两棵古树,黄檀和黄连,老态龙钟,经历岁月沧桑,依然相依相伴。
王羲之隐世,至今已经1664年。
古今多少事,尽付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