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公元1085年,她的亲姥爷王珪去世。从时间上看,王珪应该见过李清照。但从常识上讲,即使王珪见过李清照,李清照也未必记得,因为那时她才一岁左右。
北宋王珪剧照:三旨相公,四相簪花-网络图(清照网配图)
按李清臣《王文恭公珪神道碑》记载,王珪有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大儿子王仲修,中了进士;二儿子王仲瑞,靠王珪恩荫当上小官;三儿子王仲嶷、四儿子王仲岏、五儿子王仲煜,在王珪去世时年纪尚幼。大女儿嫁给李格非,生下李清照;二女儿嫁给李格非在太学工作时的同事闾丘吁;三女儿嫁给一个名叫郑居中的人;四女儿在王珪去世时还未出嫁。
所以,王仲修、王仲瑞、王仲嶷、王仲岏等人都是李清照的舅舅。又据宋人笔记《玉照新志》记载,王仲岏在宋钦宗即位后改名“王仲山”,将女儿嫁给了宋朝最著名的奸臣秦桧。王仲岏是李清照的四舅,又是秦桧的岳父,所以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姐夫或者表妹夫。再看年龄,秦桧生于公元1090年,比李清照小6岁,所以他很可能是李清照的表妹夫,所以秦桧应该喊李清照“表姐”。
北宋末年,开封沦陷,被金兵占领。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当时李清照为躲避战火,辗转逃奔于江苏和浙江等地,而李清照的四舅王仲岏和三舅王仲嶷都在江西做官。金兵打到江西,王仲嶷弃城逃走,王仲岏则投降了金国。
因为舅舅降金,李清照也受到牵连,她和丈夫赵明诚陷入一场政治危机,靠捐献藏品才从中摆脱。不过这是后话。
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她在18岁那年嫁给赵明诚,当时赵明诚正在开封太学读书,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正担任礼部侍郎,相当于文化部副部长。李清照为何会嫁给赵明诚呢?这要从她父亲和赵明诚父亲的关系说起。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山东人,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是山东人,李格非进入官场不久,就认识了赵挺之。两人的关系最初比较绕:李格非与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是同榜进士,而晁补之的好友黄庭坚则是赵挺之的下属。李格非从山东郓城调任开封做官时,通过晁补之介绍,结识了黄庭坚,又通过黄庭坚介绍,结识了赵挺之。后来赵挺之升任礼部侍郎,李格非升任礼部员外郎,成了赵挺之的下属,两人既是上下级,又是同乡,儿女年龄又相近,自然就成了儿女亲家。
李格非出身于山东平民家庭,全靠科举考试改换门庭;赵挺之也没什么背景,也是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但是,李格非性格方正,没有赵挺之城府深,在官场上没有赵挺之吃得开,更没有赵挺之升官快。宋哲宗即位后,赵挺之发觉皇帝有疏远苏东坡的迹象,就顺应时势,攻击苏东坡以及苏东坡的弟子。他这样弹劾苏东坡和黄庭坚:“二人轻薄无行,少有其比,庭坚罪恶尤大。”这一对师徒轻薄无行,道德败坏到了少有的地步,黄庭坚的罪行尤其严重。苏东坡则予以回击:“挺之险毒,甚于李定。”赵挺之这个人啊,比当年乌台诗案时诬陷我的奸臣李定还要阴险毒辣。
苏东坡回击赵挺之,没有成功。赵挺之攻击苏东坡,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宋哲宗一亲政,就将苏东坡再次流放。宋徽宗即位后,赵挺之已经成了副宰相,将黄庭坚流放到了广西。
前文说过,李格非文章好,受到苏东坡的赏识,被列名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因为苏东坡不受待见,李格非也被贬官。李清照嫁给赵明诚的第二年,李格非就被宋徽宗列入“元祐奸党”名单,赶出朝廷,永远不许做京官。李清照希望公爹施以援手,先后两次给赵挺之写诗,都没有得到赵挺之的回应。
李清照这两首诗都已经散佚,现存文献里只能找到两句,其中一句是“何况人间父子情”,另外一句是“炙手可热心可寒”。很明显,前一句是用亲情求告,希望赵挺之看在她与李格非父女关系的面子上,拉李格非一把;后一句是见赵挺之不理会,非常生气,讽刺公爹手握大权而心肠刚硬。在封建礼教禁锢人性的时代,儿媳敢于讽刺公爹,说明李清照是很有胆量的。但李清照或许不知道,制定“元祐奸党”名单是宋徽宗和权相蔡京的主意,并不是赵挺之的初心。当时赵挺之名列副相,却只能屈从于蔡京的淫威,就算他出面搭救亲家李格非,也起不到实际作用。
再后来,蔡京完全把持朝政,赵挺之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又被蔡京排挤。公元1107年,赵挺之在开封病逝,死后马上被蔡京诬陷,其家属先被捉拿审问,后被赶出京城。那一年,李清照24岁,被迫与赵明诚回山东定居。
好在宋徽宗不想让蔡京一家独大,几年后想起赵挺之的功劳,让赵挺之的几个儿子做了官。赵挺之有三个儿子:长子赵思诚,次子赵存诚,幼子赵明诚。这三个儿子后来都做了大官。
北宋末年,赵明诚先后在莱州和淄州(今山东淄博)当知州(相当于市长)。南宋初年,赵明诚升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负责供应军饷和主持防务。赵明诚有文化,搞收藏搞鉴定搞历史研究都是一把好手,但他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公元1129年,江宁城中闹兵变,赵明诚手握调兵权,却不敢平定叛乱,唯恐乱兵攻进府衙,竟然让亲兵把他缒出城墙,半夜里偷偷溜走了。
弃城逃跑是最严重的渎职行为,赵明诚随即被罢官。大概在罢官前后,某书生带着一把玉壶请赵明诚鉴定,鉴定完就带着玉壶离开了。后来那书生投降金国,于是官场上纷纷传闻,说赵明诚里通敌国,将玉壶送给了金国间谍。与此同时,李清照舅舅投降金国的消息也传到了朝廷里。赵明诚连续遭遇兵变、罢官和通敌传闻这三大变故,吓得卧床不起。幸亏李清照能撑得住,将家中值钱的藏品收拾了一船,带上仆人去找朝中大臣,最后打通了关节,获得了分辩的机会,赵明诚才没有锒铛入狱。
两个月后,赵明诚被朝廷重新启用,派到湖州当知州,与李清照洒泪分别。还没到湖州任上,他就中暑病逝。那一年,李清照46岁。
安葬完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她和赵明诚无儿无女,父亲李格非和公爹赵挺之都已去世,而金兵继续入侵,江南各地战火连绵。李清照只能带着藏品东躲西藏,直到宋金两国议和,战事暂时平息,才得以在浙江安居。
赵明诚不是合格的官员,也未必是合格的丈夫,但在文学、历史和收藏方面,却是李清照最重要的知己和靠山。赵明诚死后,能给李清照带来帮助的那些亲戚,其实也主要是赵明诚的亲戚。
比如说,李清照带着大量藏品南渡,因为得到赵明诚妹夫李擢的帮助,才得以免遭乱兵和土匪抢劫。李擢是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再比如说,赵明诚死后,一些达官显贵觊觎他的藏品,有人出钱购买,有人强行去“借”。李清照孀居在家,独力难支,幸亏赵明诚的姨表兄谢克家出面,才拦住了这些觊觎者。当时谢克家官居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又比如说,李清照49岁时改嫁张汝舟,婚后才知道张汝舟人品卑劣,还有家暴倾向,最后依靠赵明诚的远房亲戚綦崇礼帮忙,才得以跟张汝舟离婚。
宋人笔记《云麓漫钞》收录有李清照写给綦崇礼的求救信,大意说:“清照误听张汝舟花言巧语,错嫁此人,婚内百日,日日殴打,受他欺凌,无处申诉。您身为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朝廷近臣,文笔华美,人品端方,希望您能念在亡夫是您亲戚份儿上,帮我这个无依无靠的苦命女子脱离苦海。”
綦崇礼(1083一1142)字叔厚-网络图(清照网配图)
綦崇礼收到此信,向宋高宗进言,随后张汝舟被流放,李清照脱离了苦海。
綦崇礼到底是赵明诚的什么亲戚呢?原来綦崇礼的女儿嫁给了谢克家的孙子,而谢克家是赵明诚的姨表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