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246619596,3749876333&fm=26&gp=0.jpg

  • 弘扬大宋文化,建设文明开封,我们要讲好其中的故事。那些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情节和美好的情怀,千年之后的今天,每每念起总是令人怦然心动。在八朝古都的文化星空中,任时光流逝,他们永远熠熠生辉,譬如一代词宗李清照。

  • 不得不说,几千年的男权社会让历史几乎成为男人的活动记录,对于女性,即便是杰出才女,浩如烟海的典籍史册对她们的记载也少得可怜。关于李清照,最权威的正史《宋史·李格非传》对她的记载仅有区区24字:“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而且是列于其父李格非名下。《宋史·艺文志》也仅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宋李格非女撰。又《易安词》六卷”的寥寥数语(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佚),其他记载就零零碎碎,散见于宋代及以后的各种笔记、文集中,这与一代才女的身份多么不相称!如此简略的记载,让后人对她进行全面研究十分犯难,除依据她传之于后世的少数作品外,只有寻找十分有限的史料,在捕捉蛛丝马迹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譬如其出生地、卒年、卒地等,学界就长期众说纷纭,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她于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山东章丘,至于其卒年,有1151年、1155年、1156年、1157年多种结论,卒地、墓地更是莫衷一是,或许是杭州,或许是其他地方。如果采纳1156年(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一说,那么今年当是李清照辞世860年,故作此拙文以纪念这位奇气横溢、诗文典赡的才媛,因为她曾在开封生活、读书、写作、抗争,千年前的北宋帝都东京城里,有她美丽的身影,有属于她的小院闲窗、黄昏疏雨、花影淡月……

  • 何时来京 家在何处

  • 作为北宋学者,官任太学正、礼部员外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字文叔)之女,京师太学生赵明诚(字德甫)之妻,丞相赵挺之(字正夫)之儿媳,李清照在东京生活多年是无疑的,这由其诗词创作及一些史料为证,此是后话。然而同样犯难的问题是:她何时来到东京?又在哪些年头离开过?她最后一次离京涉及北宋政治斗争、赵家被逐出京师,因家庭牵累,赵明诚也被削职,时李清照已是赵家媳妇,与赵家人一起出京,学界对此持24岁(1107年)或25岁之说不是什么重要问题。而到京及生活时间就不同了,因为这涉及她在京师的成长和创作,对此学界多持6岁(1089年,哲宗元公式四年)之说。如果以此计,那么到1107年(徽宗大观元年)或1108年(徽宗大观二年)离开京师,李清照在东京生活的时间大致在18年到20年(有学者认为这期间李清照还有在京师和家乡之间的往返)。父亲李格非作为京师名流,与苏轼、晁补之、张耒等名家多有交往,其文章如南宋诗人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所说“高雅条鬯,有义味,在晁、秦之上”;《宋史·李格非传》也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所以能在父亲身边生活,这对李清照的读书成长和交往创作无疑影响甚大,因此她何时来京、居住多久及哪些作品作于京师,搞清楚这些对于她的研究很有意义。

  • 来到京师的李清照,先是与父母一起生活,后与赵明诚喜结良缘,这样推测一下,她在东京至少有两个家,那么两个家在何处?同样官任太学正、与李格非感情投契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曾为李格非作有一篇《有竹堂记》,文章写道:“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曰‘有竹’,公式诸栋间,又为之记于壁。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砚,呻吟策牍,为文章,日数十篇不休。”北宋京师官员的居住情况,正如韩琦所说:“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兹乃常事。”(《韩魏公集》)晁补之的这段文字,既记述了李格非在京师租房安家的大概过程,也记述了他的读书著文生活。那么位于东京“经衢之西”的“有竹堂”位在何处?1101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到他们离开京师,这期间若是与公婆居住在一起,如果赵挺之家在官廨、相府(时赵挺之已官拜吏部侍郎,次年拜相),严格说来这不能是李清照的家,因为连房子都是公家的。若不是,那么赵家或者她与赵明诚的新家又在哪里?《宋史》等史籍中均无记载。李清照晚年带有自传性质的《〈金石录〉后序》也只有“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的记述,没有提到她与赵明诚的家。

  • 想到在山东济南、章丘、青州和浙江金华等地,有李清照纪念堂、纪念祠、纪念馆多处,纪念她在东京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有竹堂”,而今建在济南李清照纪念堂中,而开封倒是没有一处她的纪念地,这不能不说令人深感遗憾。来到我市滨河路李清照塑像前,面对这位晚年依旧怀念“中州盛日”的才女,我们只有无语了。在此我想,如果能搞清楚“有竹堂”在今开封市的位置,为这位大宋才女建下故居一座,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是因为“有竹堂”不仅是她在这里的第一个家,也是她身陷政治斗争漩涡、遭遇家庭变故后再次回到的家,这里曾经“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李清照《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