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相国寺,当年李清照赵明诚曾在此“淘宝”。
引子
1101年六七月间,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赵时为太学生。两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神仙眷侣”,他们的结合,有个传奇。
元伊世珍《琅嬛记》记载:赵明诚幼时,其父赵挺之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唯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明诚以告其父,其父赵挺之解释道:“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京城里词名远播、门当户对的才女,首推同乡兼同僚李格非之女李清照了,赵李两家素有来往,赵明诚是个青年学者,以金石收藏在京城士大夫中享誉,李清照对他有所了解,两家结亲,算是顺时应势、佳偶天成。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作吏部侍郎,都是“高干”。
那时,官僚队伍里党派倾轧十分激烈,李格非是苏轼门生,称旧党,赵挺之追随蔡京,称新党。父辈的政治恩怨并未影响李赵两人的结合,但之后的官场风波,一再考验这段爱情。
婚后两人生活甜蜜。李清照写《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意境旖旎无限,活画出一个俏皮娇媚的新娘子形象。
李清照长啥模样,史书无载。她词作中敢与鲜花比美,模样绝非“恐龙”。她31岁与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有幅画像,赵明诚题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这些文字透露出的信息,李清照至少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女。
新婚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因为“住校”,两人相聚时间不多。
当年八月秋分后,明诚又回太学读书,只能每月初一和月中告假回来。李清照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送别。
李清照咀嚼离别滋味,又写了《怨王孙·帝里春晚》:“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这首词写暮春时节闺中独处的寂寞,相思怀人之意,含蓄透露。“帝里”指开封,词人也居于京师,分别之苦,是赵明诚寄居太学斋舍、闭置不出带来的。
夫妇如朋友, 大相国寺共“淘宝”
“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
李赵夫妻能如朋友,赖以两人志同道合。
赵明诚博览群书,尤好金石之学,他在《金石录叙》中道:“余自少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又说:“余年十七八时,已喜收蓄前代石刻。”李清照对此有兴趣有心得。两人婚后最快乐的时光,是一起去大相国寺“淘宝”。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寒族,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开封大相国寺是当时京师最大的寺院,占地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它位于闹市中心,随着北宋开封商业繁盛,这个佛教圣地也被开放为交易市场。宋人笔记《燕翼贻谋录》道:“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此地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曾是庞大的商品批发市场。
大相国寺大殿后资圣门前是专门出售书籍之地,可买到各种新旧版本的文集、诗卷、画册、碑帖及史稿、抄本。每逢初一、十五,赵明诚便从太学请假,和李清照去逛相国寺,有时手头缺钱,就把衣服当了,也去买碑帖旧书。
有人或有疑问,两个“官二代”也要当衣服?
事实上,赵明诚当时只是太学生,不挣钱。后来毕业入官场,当的也是七八品小官,钱不多。加上这个爱好又费钱,有时当衣服,也在所难免。
他两人可说是开封城最用心的古籍文物收藏家,李清照自言“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物质享受降到最低,但只要是古文奇字、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书史百家真本,见了就买。
有的书,如国家图书馆的珍藏,豪门贵族家藏的一些亡诗、逸史,原孔府的遗存古书以及刚从帝王墓中扒出的稀有古籍等,这些市面上见不到的珍品,两人不辞辛劳寻访借抄,录成副本。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讲了个故事:崇宁年间的某一天,有人拿南唐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到开封赵明诚家兜售,要价20万钱,赵明诚已就业,每月挣一万多钱,20万钱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两人凑不够钱,就将《牡丹图》在家留了两宿,然后还给了卖主。
两人买书、抄书、藏书,收集碑帖、器物,不仅为收藏鉴赏,还为学习研究,赵明诚在《金石录叙》讲道:“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而读之,以为是正伪谬,有功于后学甚大。惜其尚有漏落,又无岁月先后之次。故欲广而成书,以传学者。于是,益访求藏书,凡二十年。”
历经千辛万苦之后,1117年,两人初步完成《金石录》草稿。1129年,在赵明诚老家山东青州《金石录》正式完成,全书共三十卷。此时,二人离开开封多年。
《金石录》,是仿欧阳修《集古录》,考订异同,自成一家,著录金石刻词达两千卷。内容上,《金石录》超《集古录》一倍。体例上,以年代为顺序。《金石录》中考据更精博透彻,把金石刻词与文献考订结合,与史学相结合。这本书的问世,在中国金石研究史上有开创性意义,李赵两人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史上的“双星”。
这本书是两人的共同劳动成果。清代《憩园词话》云:“纪录成金石,夫妻同工。”清胡薇园著《岁寒居词话》道:“易安自记:在汴京与夫共撰《金石录》,典钗钏,得一碑版,互相搜校。”
李清照还曾自记,每获一书,两人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一直到深夜蜡烛燃尽。赵明诚也曾记述,有一次他在山东淄川得到一卷白居易《愣严经》,随即骑上快马赶到青州家中,与李清照又喝酒又煮茶,又朗读又讨论,忘了睡觉。
相濡以沫,知音相惜。对李赵而言,他们的爱情纽带就是数十年的相爱相知,就是他们共同从事的文物金石字画鉴赏事业,就是他们数十年共同的高雅生活情趣。
祸福相依,明诚免职返青州
宋徽宗年间,政坛风云变幻,一再波及小家庭,也一再考验他们的爱情。
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徽宗受蔡京影响,再度全面推行新法。赵挺之追随蔡京,迎合其一切政治主张。朝廷开始打击旧党,即所谓元祐党人,李格非被打入“元祐党人”之列,罢官赶出京师。
与此同时,赵挺之当上宰相。对李清照而言,公公晋升不是荣耀,父亲被打击迫害让她伤心。她向公公上书,要求营救,诗中有“何况人间父子情”之语,十分沉痛。但赵挺之不愿为营救亲家得罪蔡京,终归无效。李清照再给公公上诗,又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语,意思是你的权势过重,而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政治风波中,赵李两家,一荣一枯,相去甚远。李清照观念倾向旧党,可喜的是赵明诚与她同心同德。名诗人陈师道《与鲁直书》道:“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
这场巨大的政治变故,令在无限宠爱中长大的李清照对世道人心有了清醒认识,她渐渐走向成熟,这对其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李清照写给公公的第二首诗来看,虽经历风波,其思想个性依然鲜明,有一股平凡女子没有的胆略、气魄。这正是其过人之处。
官场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转眼间,赵挺之经历了拜相、罢相、再度为相、又被逼离职的起伏动荡。1107年,赵挺之与蔡京反目。这一年正月,赵挺之被罢相,不久过世。他逝后三日,“赵家为蔡京诬陷,兴大狱穷治,但无事实,七月狱具,挺之追夺赠官。赵明诚被捕送制狱。”这是李清照在开封遭到的又一大事变。
到了1108年,赵明诚被罢官,七月,他带李清照回到山东青州故里。自此屏居乡里十年。之后,史籍不见有李清照再到东京记载。
来到开封时,李清照是个天真烂漫的6岁小女孩,离开开封时,她是20多岁的成熟少妇。相对她的少女时期,她依然“幸生来英豪阔大量”,她依然个性鲜明自信,但经历了复杂多变的世事,她变得坚韧与深沉了。开封生活,奠定了她一生在诗词文及金石考据的基础,是她成为一代大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