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737720443,3380781148&fm=26&gp=0.jpg

  • 咏史唱和 压倒须眉

  •      在两宋之交的亡国动荡中,李清照的作品大多散佚,算上存疑之作,今天能读到的诗词文论(不包括残句)等也只有70篇左右,其中于京师之作,因为系年难以确定,有一些也存争议,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除上述引词外,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怨王孙》(帝里春晚)、《多丽·咏白菊》等作于京师,多是表达作者婚前婚后作为闺中女子的生活和情感,其中长调《庆清朝慢》,则是一阕表达作者于暮春时节与酒朋诗侣在京师赏花饮酒的作品。词曰:

  •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公式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 至于诗歌,作于东京最著名的当是《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了。来到京师的李清照,先后结识了“苏门四学士”中的晁补之(字无咎)、张耒(字文潜)。她和晁补之可谓是忘年之交,情谊深厚,晁补之十分欣赏她的才情,两宋间文学家朱弁在其《风月堂诗话》中说晁补之“多对士大夫称之”。与张耒的这两首唱和诗作,南宋学者周辉在其《清波杂志》中这样评价:“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在其《寒夜录》中更是赞誉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这是为何?

  •      张耒的《读中兴颂碑》是首咏史诗,歌颂唐代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诗作在京师广为传颂,得到一致好评,黄庭坚、潘大临均有和诗。读到此作的李清照也诗兴大发,居然一下子和了两首。其一曰:“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马多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其二曰:“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      词风一向婉约的李清照,诗作却是如此不同凡响,令人刮目。她的这两首诗歌,分析揭露了安史之乱前后大唐兴衰的原因、教训,对唐玄宗的荒淫奢侈、唐肃宗的昏庸无能和佞臣的谄媚误国进行了无情鞭挞,相比张耒的一味歌颂,李清照对国家社稷、历史兴废的思考更为深刻,表现出深厚的历史功底和高超的远见卓识。诗作笔锋横扫、痛快淋漓,堪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咏史诗杰作,无怪乎大儒朱熹也称赞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朱子语类》)

  •      李清照作这两首唱和诗时年龄是十六七岁,因此不少学者不大相信作品出自这样年轻的少女之手。对此,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清照评传》的作者陈祖美女士,根据张耒的《张右史文集》所载史料作了论证,肯定了诗为李清照之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评说李清照时也这样认为。其他一些学者也多从李清照的家庭和后人的评价中作了旁证。

  •      李清照的父亲藏书丰富,善属文,工词章,懂教育,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朋友圈”已如前所述;其母亲《宋史》说她“亦善文”。由此可见,聪慧颖悟的李清照自幼当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京师文化名流的影响,读书甚多,视野开阔。与李清照同时代的学者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另一位同时代的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中也说她“于诗尤工”。 晚清著名大儒沈曾植在其《菌阁琐谈》中评价李清照也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从时间上看,李清照于哲宗元公式四年(1089年)来京,而张耒是元公式元年(1086年)赴京参加太学学士院考试,与黄庭坚、晁补之同被拔擢,后历任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集贤校理、史馆检讨、起居舍人,其间正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人诗酒唱和,时间是吻合的。综合以上史实,李清照这两首和张耒的诗作问世于京师之说当能成立,也是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