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ee3d6d55fbb2fb7b20850b5c2e23a14623dc0d.png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   大学士纪晓岚在给嘉庆年间昌乐籍进士李华庭父母写的“寿序”一文中,大加赞赏李华庭“人不以地传,而地可以人传”。穿越历史的天空,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这句名言在昌乐就得到过印证。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这首《蝶恋花》词,为昌乐增添了几许诗意的风雅,读来总是别有一种亲切感与自豪感。

  •   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八月上旬的一个黄昏,昌乐故城一带秋风阵阵,阴云翻卷,忽而清凉忽而燥热。奔涌不息的丹河水追波逐浪,细细的涟漪似在酝酿一腔离愁别恨。坐落于丹河之滨的昌乐故城车马熙攘,灯火明灭,炊烟袅袅。临河而建的高档驿馆——昌乐驿馆酒旗招展,红灯溢彩,驿卒不时进进出出,忙着招待客人。

  •   是日清晨,一驾豪华马车载着一位气质端雅的美貌妇人依依惜别青州府,沿着古老的官道,一路颠簸向着正东进发。天色将晚时,抵近昌乐故城,停在了位于丹河西岸的昌乐驿馆大门前,美貌妇人款步步入馆内。彼时,驿馆上下及所有宾客谁都不曾理会,也不曾知晓,这位三十八岁的中年妇人就是身后被称为“词国女皇”的婉约派词宗李清照。

  •   公元1107年即宋徽宗大观元年,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因父赵挺之病卒去官,至父事发,追赠官、落职,亲戚置狱等,难以继续居于京师,移家青州。直到1112年,赵明诚兄弟中始有起复者。赵明诚约在宣和初年起复,出任莱州知事,结束了与李清照在青州长达十三年夫唱妇随、相依相伴的生活。赵明诚到莱州上任时,清照未尝同行。是日,李清照自青州启程,赶赴莱州,计划在中秋节前与夫君团聚。行至昌乐时,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李清照只得入住昌乐驿馆,独自度过她离青赴莱途中的第一个夜晚。谁能料想,这寻常的一夜淹留,有意无意间给昌乐的文化史留下了风雅、靓丽的一笔。

  •   位于昌乐故城西边、纵贯南北的丹河,历史渊源悠远深长。据史书记载,尧的长子丹朱从小顽皮,不务正业。长大以后,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傲慢无礼,目空一切,而且游手好闲,不关心国家大事。除了游山玩水,就是与纨绔子弟不分昼夜吃喝嫖赌,正如《书·益稷》所说“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额额,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尧在位六十一年的时候,天降暴雨,洪水成灾。尧带丹朱到昌乐尧沟一带,领导挖沟排水,拯救了一方百姓。尧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百姓谦和淳朴,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就把丹朱封在昌乐做诸侯。为了纪念尧、丹的丰功伟绩,人们就把他们挖过的排洪沟叫做丹河、尧沟、尧河。 晚饭过后,阴云越发浓重,一阵凉风袭过,淅淅沥沥的秋雨不期而至。李清照于驿馆之中孤枕只影,潺潺丹河与绵绵夜雨的和声,令她柔肠百转,愁思千缕,勾起了她对青州姐妹们依依难舍的离愁别恨。遂挑灯铺笺,口角噙香,提笔写下了这首词婉情真、荡胸回肠的著名词篇《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   “泪湿”三句,开笔入题,一下子就把一个脂泪横流的女子推到我们面前,为全文定下了感伤凄凉的基调。“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出女主人公与姊妹们的深挚感情,追忆了分别时凄婉哀伤、泣饮悲歌的伤感场景。“人道”二句,女主人夜晚独宿异地孤馆,窗外不时传来的萧瑟雨声,令她愁思萦怀,夜不成寐,联想到青州距莱州路途遥远,此去与姊妹们分离,心中陡然增添了无限惆怅,不禁潸然泪下。苍茫远山与潇潇秋雨构成的寥廓凄迷画面,有力地烘托了暗夜孤馆女主人怅惘、悲伤、孤寂的心境。

  •   如果说词的上片前三句重点描写作者的外表形象,下片开头“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三句则着重刻画作者的内心世界,描写心理层面的感觉。清照用“方寸乱”“忘了”等词语,把与姊妹们难舍难分的神态细腻、传神地表达出来了。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追忆别离与别后哀伤,而是于结尾处荡开一笔,“东莱不似蓬莱远”,叮嘱青州姊妹东莱并非如蓬莱那般遥远,可通过书信互通音讯,相互慰藉。既是作者自慰,也用以劝慰亲人看淡别离,给人以轻松、欣慰与希望。

  •   总之,这首词通过对孤馆夜宿、姊妹惜别的描写,表现了姊妹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语言朴实、清新,感情真切、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收篇写意深远,余味深厚。

  •   关于这首词的确切写作时间,据《李清照全集评注》之《(李清照)年表·传记资料》篇:“李清照三十八岁,居青州。秋,自青州赴莱州,途径昌乐,作《蝶恋花》一首,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八月十日,李清照到莱。到莱后,作《感怀》诗一首,诗前有序曰:‘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由此推测,李清照从青州到达昌乐、创作《蝶恋花》的日期大约是八月七日或者八日。具体是哪一天,因无更详尽的资料佐证,不能妄言。

  •   那么,李清照当年夜宿的昌乐驿馆其确切地址又在何处呢?据昌乐文化馆一位文史馆员考证,八百多年前,那个接纳了一代文坛巨星的昌乐驿馆旧址,在今宝都街道西店村一带。西店村位于昌乐县城西北方向、丹河之滨,因地处青州至潍坊驿道旁,设有客店,且在县城西,故名“西店”。现今的西店村是一个仅四五百人口的小村庄。仔细巡访,民风淳朴,街巷通达,与其他村庄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昌乐驿馆详址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或许只有淙淙北去的丹河水知道,一代词后李清照究竟在哪里情思缱绻,写下这首千古名篇的。

  •   昌乐为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李清照的一夜栖宿,又将一缕风雅、灵秀之气播撒在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蝶恋花》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与推崇。特别是在昌乐故城,引发了巨大的文化地震,从文人学子、士农工商到三教九流普通百姓,因《蝶恋花》崇尚李清照,崇尚宋词,崇尚国学与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平平仄仄之声,在学馆飘荡,在茶楼酒肆萦回,在田间地头回响……历朝历代文人骚客遵从“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念,纷纷结社,赋诗填词、推敲韵律。诗人骚客,人才辈出。明清三诗人阎循观、梁颀、李兰坡,现当代旅京作家、诗人刘锡诚、冯立三等,均是杰出的代表,令昌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城”。

  •   20176月上旬,昌乐籍著名旅京作家、诗人、编辑家、评论家冯立三先生回故里省亲,在与昌乐作家面谈会上曾说过“李清照夜宿昌乐馆是昌乐的福气……”李清照传世诗词仅四十余首,所填《蝶恋花》词牌仅三首,其中最受读者喜爱的就是这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的确,昌乐是有福气的。因为李清照让“昌乐”走进了宋词,把“昌乐”镌刻在了中国文坛上。她与昌乐以及昌乐与她因一首词,结下了千秋万代不解之缘。她的这首《蝶恋花》词将会被昌乐百姓世代喜爱与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