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 易安居士词意图
有人说“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八月的一天,带着种种期盼,欣欣然,独自驱车前往青州,一探心中女神所居的福地。
1107年,24岁的李清照随婆母郭夫人及全家迁居青州。青州的岁月,应该是李清照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养花,寻春,读书,写诗,随夫整理金石碑帖,猜令吟酒,好个不亦乐乎。显然,青州成了她的“桃花源”,也成了她粉丝们的向往之地。
到青州,直奔李清照纪念祠。“归来堂”前是一副对联:“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岁月悠悠。那是他们夫妻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们来到青州,远离朝廷政治,远离家族纷扰,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于是李清照就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归来”,为她的住处取名“归来堂”,又以“审容膝之易安”的“易安”,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这段美好时光时说:“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经济上虽然清苦,他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满足和愉悦。他们用节省下的钱多方搜集金石书画,共同鉴赏品味。
在这种悠闲的生活中,二人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提到“翻书倾茶”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所羡:“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无怪乎晚年李清照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自己“甘心老是乡矣”。
在这一时期,李清照情感上,你侬我侬,创作上也大获丰收。除了大量的诗词外,她的词学理论著作《词论》也是在青州创作完成的。这篇评论文章只有五百多字,但内容极为丰富。从词的产生说起,回顾唐代以来词的发展脉络,并对北宋以来的重要词作家进行品评,以表达自己对作词的看法,得出词“别是一家”的结论。其中尤值得称道的是,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小女子,不盲从前人,而是逐一指出各家的不足,连其父的师辈苏轼也没能幸免,认为其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也?”展示了李清照与众不同的胸襟和过人的胆识。
李清照,自是一位有思想有担当的奇女子。她性情直爽豪放,敢想敢说。她曾感慨自己身为女人空有非凡的才华,不能为国出力;她敢于讽刺当权的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更敢于批判南宋朝廷的不思复国、偏安一隅,“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并惭愧夫君面临危难独身脱逃而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上这类诗作,都体现了李清照过人的勇气和非凡的胆识。她的嫉恶如仇和满腔爱国情怀足以羞煞当年的万千须眉。
人生不得意处十有八九。在青州,李清照也不是全是舒心惬意。赵明诚又出仕了。
政和元年(1111)初,赵挺之的夫人郭氏奏请朝廷恢复其已故丈夫生前的官职。随后,赵氏三兄弟相继出仕,但大多是一些闲散差使。赵明诚有确切记载的出任实缺是在宣和三年(1121),出任青州以东几百里外的莱州知州。从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时间赵明诚是带着侍妾住在莱州的,而李清照仍留在青州。在赵明诚赴任的那一年八月,李清照曾去莱州探望过他。在路经昌乐驿馆时,写下了思念家中姊妹的《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很快就要与久别的丈夫重逢了,为何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倍感孤独凄凉,以至于“泪湿罗衣”呢?难道到了丈夫身边,还感觉孤单吗?难道自己的丈夫,竟不及青州的姊妹亲吗?况且青州的所谓姊妹,不过是侍女而已。其实,李清照的担心并非多余。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已经近二十年了,一直未曾生育,尽管这应该不是李清照的原因(赵明诚后来又娶了两个侍妾,但始终没有子嗣)。赵明诚一经出仕,便纳娶了新妾。作为才高气傲情感多敏的旷世才女,又如何能与别的女人共事郎君呢?并且当时两人对时局的认识、对政治的把握,又是高低分明南辕北辙。这些都导致了夫妻关系渐渐疏远。
感情上,渐行渐远;精神上也缺少了默契。这绝不是理想化的李清照所要的生活,也不符合她的性情!没多久,她就离开莱州返回青州了。
随后,李清照独栖青州。至建炎丁未年(1127)冬天,因为发生“西兵之变”,李清照才匆匆离青南下。临行,她将夫妇二人搜集的金石碑帖满载十五大车,剩余的“书册什物”都锁于“十余间”屋内。结果她刚走,归来堂就被兵火烧为平地。她最为钟情的世外桃源也随之消失。
感谢青州,在这里,李清照已不是富家千金,也不再是侯门贵妇,她只是一个来这里躲避尘世的富有才情的小女子。
近千年过去了,伊人还比黄花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