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齐州历城县人),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曾在青州“归来堂”居住,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她在青州一共住了多少年?却是一个看似极简单,但又很复杂的问题,有着“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四年”、“十余年”等多种说法。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
李清照住青州的时日,史料内的佐证原是清晰的。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三月,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被推下了宰相的权位,第五天悒郁而死,死后第三日,即被抄家。亲戚族人凡在京者,一概捕送“制狱”。制狱就是朝廷专设的监狱。至七月,赵家族人方获释放。
李清照自嫁入赵门之日起,即整日沉湎于诗书琴画,至于三从四德及做女人的规范,她反不放在心上,况且个性过强,常于公婆面前不见毕恭毕敬。她嫁入赵家的次年,就给公爹写信道“炙手可热心可寒”,公然骂公爹是奸贼杨国忠,权势热得烫人,却令人心寒。另有李清照为媳整整六年,仍未让婆母抱上孙子。作为婆母的郭夫人,也就实在没法喜欢这位儿媳了。
被抓入狱的是赵家男子,在此之间,那积蓄已久的婆媳矛盾,也就在这家破人亡的危难之际,难以遏止地浮出了水面,且已是无人从中调停了。故七月间,赵明诚一出狱,李清照便要与其离京,这里面当然既有郭夫人的怒而逐之,也有李清照的愤而离之。
赵挺之祖籍密州,早年即徙家青州,营建了可称壮观的“私第”,并娶青州郭氏女为妇。尔后,举家居住汴京府司巷皇上赐予的府第之中。那“青州私第”便一直闲置着。于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离京后,即来此居住。故此,李清照进青州“屏居乡里”,是在大观元年,也就是1107年秋。
来到青州,对于李清照,恰是因祸得福。她远离了天子脚下,远离了婆母身边,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因此,就取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之意,为她的住处取名“归来堂”,又取陶辞内的“审容膝之易安”,为内室命名“易安室”,她也就干脆自称“易安居士”。后来南渡,早已远离易安室,但她仍一如旧惯地以易安居士自称。这就可见她对这青州乡里的钟情与眷念了。
李清照曾于《金石录后序》中说,“屏居乡里十年”。这就叫那些不理解“屏居”究是何意的人,认为李清照在青州居住了十年,抑或十几年了。屏居是隐居之意。隐居是为官者退隐不仕。李清照那时,官场上尚无妇女干部,所以,“屏居十年”也就断然不是指的李清照,而应该是专指赵明诚的。赵明诚入狱前,曾任鸿胪少卿。
赵明诚却不似李清照那样,寄情于归来堂这方世外桃源,他在青州屏居十年后,就重新做官去了。那么,李清照是否也跟他去了呢?完全没有。原因有三:
一,她从父亲李格非、公爹赵挺之的官场浮沉中,早已看透了仕途之阴暗险恶,极不愿意再走出那归来易安的宁静生活。
二,至赵明诚出仕,李清照已是成婚20年了,一直未曾生育。二人生活上的情感纽结始终没有诞生,且二人的政治观念,又是一冰一炭南辕北辙。夫妻情感已是淡之若无。
三,赵明诚一经出仕,便依据“一夫多妻”之“婚姻法”,纳娶了新妾。作为情感细腻且为敏感的旷世才女,又如何肯与二房夫人同事郎君。
赵明诚做莱州太守时,李清照的确是去看过他。走到昌乐正遇下雨,李清照就写了首《蝶恋花》。她写道:“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光,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很快就要与久别的丈夫异地重逢了,为何竟不高兴,反而倍感孤独凄凉,以致于“泪湿罗衣”呢?又为何不怀想莱州的丈夫,反要寄语于青州的姊妹,说什么“我可以让大雁把书信捎给你们,因为莱州不像蓬莱那么遥远。”难道到了丈夫身边,还这样孤单吗?难道自己的丈夫,竟不及青州的姊妹亲吗?而青州的姊妹,亦不过是侍女而已。实则,李清照的担心并非多余。她抵达莱州后,又作了一首《感怀》诗,其中写道:“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因为这里无书史之类,再华丽的房舍,她也感觉是“寒窗败几”,无书可读的日子,就像袁术困地绝粮一般了。“青州从事孔方兄史,终日纷纷喜生事。”青州从事是酒,孔方兄是钱。赵明诚终日地为这些东西忙活去了,哪有功夫来陪李清照呢?故李清照最后说:“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我于静中得了一位可以谈心的好友,他就是“没有”。
在做了官的丈夫身边,就是这样与坐牢无异的生活。李清照怎么能长期跟着赵明诚来做官太太呢?没过多久,她就离莱归青了。
因此,赵明诚出仕之后,李清照独栖青州又是十年。至建炎丁未年(1127)冬天,因为发生“西兵之变”,战乱之际,李清照离青南下。临行,她将归来堂的“书册什物”锁于“十余间”屋内。结果她刚走,归来堂旋即就被烧为平地。李清照的世外桃源消失了,此后再未回到青州。
由上可知,从大观元年(1107)到建炎丁未年(1127),李清照在青州住了20年。
下面,我们说一说李清照在诗词上的成就。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具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其中部分内容借鉴青州市文化馆馆长冯蜂鸣的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