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里觅易安
近来,迷上了李清照的诗词,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位多才多情又多愁的奇女子。人到中年,竟然成了她的粉丝。
一、繁华尽处见桃源
有人说“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关于她的原籍,一说历城,一说章丘,各有佐证,又法确定,总之她是济南人。作为她的老乡,自然对她特别地钟爱,并引以为豪。
时常遥想,这位出生在济南的姑娘,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李清照,字易安,宋朝著名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北宋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公公赵挺之,北宋宰相;丈夫赵明诚太学学生。早期家境优越,生活幸福。
宋时,李清照就享有盛名,被誉为“本朝妇人文采第一”(宋·王灼语),后人更是以“九百年来一词后”(台湾·马西屏语)论之。但是,也有人评谈其行为与中国传统的闺范不符,如豪饮、打牌、嬉游、不孕、改适等等,对她说三道四。
作为她的娘家人,关注更多的是这位绝世才女是否所嫁得人,是否快乐、适意、幸福。细细想来,青州,绝对是她的福地,是她的乐土,是她一生流光溢彩的地方。
1107年,24岁的李清照随婆母郭夫人及全家迁居青州。青州的岁月,应该是李清照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养花,寻春,读书,写诗,随夫整理金石碑帖,猜令吟酒,好个不亦乐乎。显然,青州成了她的“桃花源”,也成了她粉丝们的向往之地。
二、青州城里有故居
八月的一天,带着种种期盼,欣欣然,独自驱车前往青州,一探心中女神所居的福地。
青州,自古是神州重镇,且不说,欧阳修、富弼、范仲淹三位名臣曾代君巡守,单就易安一人足以令其熠熠生辉。
到青州,直奔范公亭公园。这里绿树成荫,南阳河穿流其间。沿小路向里走,一座幽静独立的院落悄然立在眼前。院门上挂着一块牌匾,赫然写着“李清照纪念馆”,是臧克家所题。轻步走进去。这是一个仿宋建筑的四合院,院落很小,正厅就是李清照曾经在《金石录后序》中提到的“归来堂”,堂前是一副对联:“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北面是她的卧室。一张普通仿古床,白色床单上整齐地铺着一红一篮两床锦面棉被。里面立着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汉白玉雕像。面庞清秀的李清照正坐在古琴前专心地弹奏,赵明诚则立在妻子身后神情专注地聆听……
岁月悠悠。那是他们夫妻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们来到青州,远离了朝廷政治,远离了家族纷扰,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于是李清照就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归来”,为她的住处取名“归来堂”,又以 “审容膝之易安”的“易安”,自号“易安居士”。
说实在的,看到这里,我颇为遗憾。我心目中的绝世才女,就住在这么一个逼仄的地方吗?别忘了,这可是宋朝宰相的故居,并且当初光收藏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就曾置屋十数间 ,由此看来,地方政府也只是聊以慰众怀而矣。
“归来堂”前,选一青石,静静地坐着。遥想那位二十四岁、才貌绝佳的匡世才女,不禁心驰神往。
三、桃花源里盼春归
甫归青州,李清照是难掩欣喜之情的,这从她刚到青州所写的《小重山》里完全看得到: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廉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赵家被抄在大观元年(1107)七月,随后赵氏族人身陷囹圄,回乡应在这年年底或次年年初,与这首诗创作时间——初春相符。从“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一句看出回归故乡对李清照夫妇来说是得其所愿。远离了官场争斗,没有了整日地提心吊胆,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中。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这段美好时光时说:“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经济上虽然清苦,他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满足和愉悦。他们用节省下的钱多方搜集金石书画,共同鉴赏品味。
在这种悠闲的生活中,二人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提到“翻书倾茶”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所羡: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无怪乎晚年李清照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自己“甘心老是乡矣”。这种甜蜜的生活在李清照的词《丑奴儿》中也有所体现: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炎。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小词选取了夫妻生活中晚睡前的一个小镜头,通过对女主人公娇媚外貌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香艳甜蜜的氛围。最后一句,一笑一语,把这种香艳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从中可见二人是多么的甜蜜幸福。
在这一时期,李清照情感上你浓我浓,创作上也大获丰收。除了大量的诗词外,她的词学理论著作《词论》也是在青州创作完成的。这篇评论文章只有五百多字,但内容极为丰富。从词的产生说起,回顾唐代以来词的发展脉络,并对北宋以来的重要词作家进行品评,以表达自己对作词的看法,得出词“别是一家”的结论。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小女子,不盲从前人,而是逐一指出各家的不足,即使连其父的师辈苏轼也没能幸免,认为其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也?”,展示了李清照与众不同的胸襟和过人的胆识。
四、多情儿女必多愁
李清照,自是一位有思想有担当的奇女子。她性情直爽豪放,敢想敢说。她曾感慨自己身为女人空有非凡的才华,不能为国出力;她敢于讽刺当权的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更敢于批判南宋朝廷的不思复国、偏安一隅,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并惭愧夫君面临危难独身脱逃而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上这类诗作,都体现了李清照过人的勇气和非凡的胆识。她的嫉恶如仇和满腔爱国情怀足以羞杀当年的万千须眉。
人生不得意处十有八九。在青州,李清照也不是全是舒心惬意。赵明诚又出仕了。
政和元年(1111)初,赵挺之的夫人郭氏奏请朝廷恢复其已故丈夫生前的官职。随后,赵氏三兄弟相继出仕,但大多是一些闲散差使。赵明诚有确切记载的出任实缺是在宣和三年(1121),出任青州以东几百里外的莱州(今掖县)的知州。从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时间赵明诚是带着侍妾住在莱州的,而李清照仍留在青州。在赵明诚赴任的那一年八月,李清照曾去莱州探望过他。在路经昌乐驿馆时,写下了思念家中姊妹的《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很快就要与久别的丈夫重逢了,为何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倍感孤独凄凉,以致于“泪湿罗衣”呢?又为何不思念莱州的丈夫,反要寄语于青州的姊妹呢,说什么“我可以让大雁把书信捎给你们,因为莱州不像蓬莱那么遥远。”难道到了丈夫身边,还感觉孤单吗?难道自己的丈夫,竟不及青州的姊妹亲吗?况且青州的所谓姊妹,不过是侍女而已。其实,李清照的担心并非多余。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已经近二十年了,一直未曾生育,尽管这应该不是李清照的原因(赵明诚后来又娶了两个侍妾,但始终没有子嗣)。赵明诚一经出仕,便纳娶了新妾。作为才高气傲情感多敏的旷世才女,又如何能与别的女人共事郎君呢。并且当时两人对时局的认识、对政治的把握,又是高低分明南辕北辙。这些都导致了夫妻关系渐渐疏远。
感情上,渐行渐淡;精神上也缺少了默契。这绝不是理想化的李清照所要的生活,也不符合她的性情!没多久,她就离开莱州返回青州了。
随后,李清照独栖青州。至建炎丁未年(1127)冬天,因为发生“西兵之变”,李清照才匆匆离青南下。临行,她将夫妇二人搜集的金石碑帖满载十五大车,剩余的 “书册什物”都锁于“十余间”屋内。结果她刚走,归来堂就被兵火烧为平地。她最为钟情的世外桃源也随之消失了。
五、别去青州心落寞
来青州之前,朋友曾善意地提醒说:“李清照故居早已找寻不到了,现在的是近几年选地重修的,里面啥也没有,看完你就会失望。”
诚然,李清照纪念馆虽山环水绕,闹中取静,但规模局促,设施简陋。然而我却没有太多的失望,总感觉李清照就应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里的山曾经目睹过她优雅的身影,这里的水曾经映照着她秀美的容颜,这里的土地曾经留下她绝美的诗句,到而今这些花草树木依然在吟咏着她优美的词句……
感谢青州,在这里,她已不是富家千金,也不再是侯门贵妇,她只是一个来这里躲避尘世的富有才情的小女子。但是,在时下这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依然能有这么一方净土让如我的粉丝们可以怀人追古,可以和自己心中的女神能有一次最深切、最温情的交流。这足以令人欣慰了。
依依不舍。来自济南的娘家人就要离开了。回眸处,依稀看到裙裾飞飞、衣袂飘飘的她,正以温婉多情的目光静静地看着这片秀美迷人的湖光山色。也许,她在那个世界里,又吟咏出了千百首华彩词章吧。
九百三十年过去了,伊人还比黄花瘦吗?
作家简介:刘爱君,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协会员。《齐鲁晚报》《齐鲁乡情》“特约专栏作家”。现任职教育行政部门。发表作品:《母亲的老槐树》《突然的变故》《请在扬州等我》《九曲溪上踏诗行》《春行捎近村》《青州城里觅易安》等几十篇。散文《青州城里觅易安》《九曲溪上踏诗行》分别被收入2014年、2015年的《齐鲁文学作品年展》;诗歌《故乡的老槐树》《暗夜》,被收入《济南文学大系》(当代诗歌卷)。文风清新、流暢、自然、雅致,很受读者欢迎。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