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只身上任赴莱州为官,留下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青州生活。在孤独和忧愁中,李清照在青州南阳河畔的顺河楼中写下了这阙脍人口、流传千古的《一剪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对李清照在文学启蒙方面起了潜移默化地影响。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李清照与赵明诚在汴京结为伉俪。这年,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二十一岁。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受迫害被罢黜宰相之职,不久溘然长逝。赵明诚因是封荫之官被剥夺了官职,成了庶民百姓。这年秋天,李清照与赵明诚离开了汴京,来到了山东青州。那时青州为北宋重镇,地处交通要冲,是京东路的治所,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赵明诚的老家是密州,离青州不远,且属于青州管辖,赵明诚的外公又在青州,投奔青州就成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最佳选择。
从大观元年李清照随赵明诚来到青州,一直到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逃难南下为止,前后长达20年的时间,李清照在青州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如世外桃源的青州为李清照夫妇发挥个人志趣爱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李清照崇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借用《归去来兮辞》,为居所取名“归来堂”,引用 “审容膝之易安”,将居室称为“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张像,挂在居室内,赵明诚题词曰:“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青州依山傍水,名胜古迹众多,赵明诚出游访古,搜集金石文物、名人字画,撰写《金石录》。李清照则喜欢填词,她所存60余首词中,三分之一是在青州期间完成的。
《鹧鸪天·桂》,夫妻赏桂花,以桂花的色淡香浓比喻人的内在之美;保持高尚品格,“自是花中第一流”。
《如梦令》,经一夜风雨,海棠花如何?拟夫妻问答,创出天下称之的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行鸥鹭。)首句“常记溪亭日暮”,溪亭为济南名泉。大观二年前后李格非居济南,回到青州的李清照前来看望父亲。在归来堂忆及游湖之乐,作是词。
《浣溪沙》,寂寞相思而产生的一种朦胧难以辩析的情绪,辞酒不饮,心儿不宁,刚入梦,“醒时空对烛花红。”
《点绛唇》抒惜春与怀人之情,政和六年春赵明诚正出游,“寂寞深闺”,思“人何处?”“望断归来路。”
《念奴娇》,词中有“宠柳娇花寒食近”句,写心绪落寞,只觉“种种恼人天气”,善写离情如此。
《凤凰台上忆吹箫》,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赵明诚移知淄州,李清照独留居归来堂。“多少事,欲说还休”。苦水自吞,“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蝶恋花》,其中“独抱浓愁无好梦”,“酒意诗情谁与共?”极写孤独之感,作于宣和三年之前,赵明诚与李清照已感情疏离。
《醉花阴》,作于宣和元年或二年的重阳节,幽细凄清,怨而不怒;结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为评家称赏。
建炎丁未年(1127)冬天,发生“西兵之变”,战乱之际,李清照离青南下。临行,她将归来堂的“书册什物”锁于“十余间”屋内。结果她刚走,归来堂旋即就被烧为平地。李清照的世外桃源消失了,此后再未回到青州。
自此,岁月静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南渡不久,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便开始了孤独、凄凉的流亡生涯。在悲怆的生活中,李清照时常怀念在青州的幸福生活。如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中说到“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州一抔土。”这里提到的东州即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