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曾在青州“归来堂”居住,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她在青州一共住了多少年?却是一个看似极简单,但又很复杂的问题,有着“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四年”、“十余年”等多种说法。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
李清照和赵明诚/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
李清照住青州的时日,史料内的佐证原是清晰的。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三月,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被推下了宰相的权位,第五天悒郁而死,死后第三日,即被抄家。亲戚族人凡在京者,一概捕送“制狱”。制狱就是朝廷专设的监狱。至七月,赵家族人方获释放。
李清照自嫁入赵门之日起,即整日沉湎于诗书琴画,至于三从四德及做女人的规范,她反不放在心上,况且个性过强,常于公婆面前不见毕恭毕敬。她嫁入赵家的次年,就给公爹写信道“炙手可热心可寒”,公然骂公爹是奸贼杨国忠,权势热得烫人,却令人心寒。另有李清照为媳整整六年,仍未让婆母抱上孙子。作为婆母的郭夫人,也就实在没法喜欢这位儿媳了。
被抓入狱的是赵家男子,在此之间,那积蓄已久的婆媳矛盾,也就在这家破人亡的危难之际,难以遏止地浮出了水面,且已是无人从中调停了。故七月间,赵明诚一出狱,李清照便要与其离京,这里面当然既有郭夫人的怒而逐之,也有李清照的愤而离之。
赵挺之祖籍密州,早年即徙家青州,营建了可称壮观的“私第”,并娶青州郭氏女为妇。尔后,举家居住汴京府司巷皇上赐予的府第之中。那“青州私第”便一直闲置着。于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离京后,即来此居住。故此,李清照进青州“屏居乡里”,是在大观元年,也就是1107年秋。
来到青州,对于李清照,恰是因祸得福。她远离了天子脚下,远离了婆母身边,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因此,就取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之意,为她的住处取名“归来堂”,又取陶辞内的“审容膝之易安”,为内室命名“易安室”,她也就干脆自称“易安居士”。后来南渡,早已远离易安室,但她仍一如旧惯地以易安居士自称。这就可见她对这青州乡里的钟情与眷念了。
李清照曾于《金石录后序》中说,“屏居乡里十年”。这就叫那些不理解“屏居”究是何意的人,认为李清照在青州居住了十年,抑或十几年了。屏居是隐居之意。隐居是为官者退隐不仕。李清照那时,官场上尚无妇女干部,所以,“屏居十年”也就断然不是指的李清照,而应该是专指赵明诚的。赵明诚入狱前,曾任鸿胪少卿。
李清照/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
赵明诚却不似李清照那样,寄情于归来堂这方世外桃源,他在青州屏居十年后,就重新做官去了。那么,李清照是否也跟他去了呢?完全没有。原因有三:
一,她从父亲李格非、公爹赵挺之的官场浮沉中,早已看透了仕途之阴暗险恶,极不愿意再走出那归来易安的宁静生活。
二,至赵明诚出仕,李清照已是成婚20年了,一直未曾生育。二人生活上的情感纽结始终没有诞生,且二人的政治观念,又是一冰一炭南辕北辙。夫妻情感已是淡之若无。
三,赵明诚一经出仕,便依据“一夫多妻”之“婚姻法”,纳娶了新妾。作为情感细腻且为敏感的旷世才女,又如何肯与二房夫人同事郎君。
赵明诚做莱州太守时,李清照的确是去看过他。走到昌乐正遇下雨,李清照就写了首《蝶恋花》。她写道:“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光,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很快就要与久别的丈夫异地重逢了,为何竟不高兴,反而倍感孤独凄凉,以致于“泪湿罗衣”呢?又为何不怀想莱州的丈夫,反要寄语于青州的姊妹,说什么“我可以让大雁把书信捎给你们,因为莱州不像蓬莱那么遥远。”难道到了丈夫身边,还这样孤单吗?难道自己的丈夫,竟不及青州的姊妹亲吗?而青州的姊妹,亦不过是侍女而已。实则,李清照的担心并非多余。她抵达莱州后,又作了一首《感怀》诗,其中写道:“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因为这里无书史之类,再华丽的房舍,她也感觉是“寒窗败几”,无书可读的日子,就像袁术困地绝粮一般了。“青州从事孔方兄史,终日纷纷喜生事。”青州从事是酒,孔方兄是钱。赵明诚终日地为这些东西忙活去了,哪有功夫来陪李清照呢?故李清照最后说:“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我于静中得了一位可以谈心的好友,他就是“没有”。
在做了官的丈夫身边,就是这样与坐牢无异的生活。李清照怎么能长期跟着赵明诚来做官太太呢?没过多久,她就离莱归青了。
因此,赵明诚出仕之后,李清照独栖青州又是十年。至建炎丁未年(1127)冬天,因为发生“西兵之变”,战乱之际,李清照离青南下。临行,她将归来堂的“书册什物”锁于“十余间”屋内。结果她刚走,归来堂旋即就被烧为平地。李清照的世外桃源消失了,此后再未回到青州。
由上可知,从大观元年(1107)到建炎丁未年(1127),李清照在青州住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