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落江面,波光粼粼。阳光洒落江边一草一木,路上一张张笑脸。这是新年阳光下的双溪即景。万物皆有光辉。

5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

站在八咏桥上,看着水光潋滟,于意念中划动一只舴艋舟,回溯886年的时光,回到1135年的春天。那一年,李清照52岁,寓居金华。那个春天起了一场大风,风过后,尘土沾染花香,花已凋落殆尽。女词人不禁垂泪,感叹春的临终,感叹身世飘零,提起笔,写下宋词名篇《武陵春》。

然而,李清照在金华的形象绝不仅仅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浙师大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陈玉兰教授说,就目前资料看,李清照在金华留下一诗一词一文一赋,文体俱全,且都是名篇。金华时期的李清照,其精神境界由小我转向大我。她的创作,把女性的真性情、大悲恸、高胸襟发挥到了极致。

1135年春天与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是在绍兴四年(1134)秋冬之际来到金华的。在此之前,她经历了数年的颠沛流离。

1127年,金灭北宋,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渡开始了。李清照的人生也因此急转直下,一重重苦难从她身上碾压而过。

1128年,为逃避金兵,李清照离开青州,抵达建康(今南京)。次年,丈夫赵明诚去世。随后几年,李清照几乎都在逃难中辗转,带着她和丈夫多年来收藏的珍贵文物,颠沛流离。

在此期间,她还经历了一场短暂而失败的婚姻。按其说法,是被张汝舟骗婚,且被家暴。按照当时法律,妻子主动离开丈夫要受到两年的拘禁处罚。于是,她采取迂回的办法,转而告发张汝舟履历造假以得到官职的行为。张汝舟被判有罪,婚姻也因此终结。李清照付出的代价是自己也身陷囹圄,被拘禁了9天,幸得赵明诚的亲戚搭救。

1134年十月初一,淮河传来金兵进犯的警报,江浙一带人纷纷逃难。李清照从临安(今杭州)逆钱塘江而上,经严滩之险,抵达金华,借住双溪北岸的陈氏府第。

作为李清照代表作之一的《武陵春》写于1135年的春天: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上半阕是一连串的低音,下半阙的第一句,音调突然变得明亮。时隔886年,通过这两句,依然可以遥想双溪胜景:春光明媚,轻舟荡漾,游人如在画中行。这让潦倒凄苦的女词人也起了游春的心思。

李清照性本爱游玩,少女时代泛舟溪亭,沉醉忘归,误入藕花深处。春天又是那么美。犹记当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斜插云鬓,“徒要教郎比并看”。然而,一切美好都成过往。此时的李清照,人生已过半百,经历了南渡之劫,丧夫之恸,孤苦飘零,一路上携带的珍贵文物丧失殆尽,“赌书泼茶”的美好时光只能在回忆中记取。

“也拟泛轻舟”不过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明亮的音符又低沉了下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双溪舴艋舟就此成为一个经典文学意象。

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

李清照善写愁,留与后世的形象似乎也总是一个“愁”字。但在对李清照有深入研究的陈玉兰看来,“被定格于画像中幽怨凄哀的那一瞬”,是对李清照的误读,这明明是一个“笑得动人,哭得动情,喊得动魄惊心”且有大胸襟的女子。

李清照在金华还留下一首《题八咏楼》。“不同于《武陵春》写愁之凄咽悲凉,《题八咏楼》同样写愁,却是矫拔豪健的。”陈玉兰说,李清照创作中的“豪放刚健”趋向,是南渡之后逐步形成的,在避难金华时期,显得更为鲜明,更加耀目,更加全面。

陈玉兰评注的《李清照》一书,多年前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她将李清照各个阶段、各类文体的主要作品作了简单明了的注释、深入浅出的评析。对于《题八咏楼》一诗,陈玉兰也有着精到的分析。她认为,作为人文景观的八咏楼,从它拔地而起的那一天开始,就轻笼着一层愁云。沈约《登玄畅楼》的意境是荒寒的,表达了不得其意而退守山林的悲凉心境。此后,有关八咏楼的诸多题咏,大多萦回着浓浓哀愁。“但与前人系怀个人得失或友朋之念不同,李清照此诗的‘愁’,是江山社稷之愁。”她说,这与社会环境相关,李清照流寓金华时,作为南宋行在的临安正面临金国和其支持的傀儡政权大齐的结兵攻击,积弱的南宋国力,朝夕堪虞的国势,让人顿生忧患之感。

南渡以后,对于家国忧患,李清照屡屡用诗来表达。

比如,耳熟能详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又如,并没有那么熟悉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八咏楼-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

陈玉兰说,李清照诗留存至今的极少,从仅存的10多首来看,她的诗具有强烈批判性,表现出与其词婉约风格迥异的特点,有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清樊增祥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所为古诗,放翁、遗山且犹不逮,诚斋、石湖以下勿论矣’ 。”

给出高度评价的还有朱熹。他感慨: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岂女子所能”的不仅于此。且看李清照寓居金华期间的另两件作品:《打马图经序》和《打马赋》。这一文一赋,充分体现李清照为文之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

打马是一种赌博棋艺,《打马图经》是关于这种棋艺的一些游戏规则的图文介绍,《打马图经序》是为《打马图经》所作的序文。

在今人的流行文章中,往往会把李清照塑造成一个“女赌徒”的形象,比如这个典型的微信公号风格标题:《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竟是赌徒?不仅赌技高超,还必赢》。此类文章的依据来自于《打马图经序》中的李清照自述:“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且平生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陈玉兰却认为:“切不可就此臆测李易安是一个疯狂赌徒,抑或想用上述些许文字在后世为自己博一个棋艺始祖的名讳,事实绝非如此。”在她看来,李清照写《打马图经序》另有深意。在国破家亡的大悲大哀面前,李清照力主抗战,收复中原:“所谓棋战如实战,作者意欲通过对众多博戏中她唯一偏爱的‘打马’游戏的评述和提倡,引导一种意在‘争先’、功在社稷的尚武精神……”

《打马赋》则是对这一精神的进一步阐发。“文章通过大量用典,以比兴寄托之法,以棋局比时局,借打马游戏言兵马之事,巧妙地寄寓了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思和炽热的爱国之情,传达出一种临迟暮尤进取的精神。可谓纸上谈兵,意味深长。”陈玉兰说,《打马赋》是李清照存世的唯一赋作,在那个“雌了男儿”的时代,以其深沉浑厚之音,奋勇争竞之力,给人一种舒筋活络的畅快。

汉学家艾朗诺著有《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在他看来,李清照的“打马”主题作品充满了对南宋初期现实战情的影射。《打马赋》的每一句都好比微言大义,回应着时下的战局,李清照认为宋军将领应采取更恰当的策略来对抗金兵。从“打马”系列作品中,他读出了李清照文人身份之外的另一面:一个十足的博弈者、智者兼决策者。“将博弈与战术相对举其实并不新鲜,但若由一名女子提出这种转喻,那就意义非凡了。”

这对于清代李汉章的观点似乎是一种回应:南渡偷安王气孤,争先一局已全输。庙堂只有和戎策,惭愧深闺《打马图》。

三江六岸 处处风景

这曾是李白想象中的双溪: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这也曾是李清照“闻说”的双溪,春光尚好,然而一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落帆与舴艋舟都已是诗里的风景,而今一道彩虹九曲回环,飘荡在江面。桥曰八咏,是一座城市对一座诗楼和一个个登临诗人的铭刻与纪念。走在桥上,以双溪为中心,东南西北,三江六岸,信手拈来,处处风景,不禁想起赵孟一句诗:如此山川良不恶。

如今这里是金华最核心的城市景观。沿岸幢幢高楼如高高低低的音符,勾勒出美妙天际线。一座座公园沿江分布,如颗颗明珠,串起滨水绿色飘带。

沿岸四时风景,各有不同:3月,国际友城公园樱花如雪;8月,婺州公园绿意盎然;12月,梅园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年四季,黄宾虹公园静谧幽深。

平日可以去燕尾洲公园散步,在中国婺剧院里看场婺剧;或者去五百滩公园,致敬一位位金华历史名人;以及,在建筑艺术公园里,欣赏几何与造型之美。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为,什么也不想,只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在江边走走,感受双溪的清风明月。

在这里,你是看风景的人,你也是一道风景。

人物名片: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室。幼有才藻,工古文诗词,富金石文物收藏。建炎三年(1129)夫卒,流寓越州、杭州等地。国破家亡的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她的人生与创作的道路。前期词作,以闺情为主,词风清丽;后期忧患余生,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李清照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善于提炼口语,富有生活气息,被称为易安体。婉约之中,时杂豪放,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词家。有《漱玉词》。

诗歌集萃: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来源:金华市文化信息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