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虽然只是一位弱女子,但她的爱国热忱却丝毫不比男儿逊色。靖康之变时北宋朝廷崩溃,李清照当时44岁,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而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下面这首诗也是创作于这个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

  • b03533fa828ba61e39e500d616a55b0e314e5952.jpeg

  •         题八咏楼宋代:李清照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 u=2483563255,1654845515&fm=26&gp=0.jpg

  •     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清照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并感叹辗转漂泊,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堪称千古绝唱。

  • c2fdfc039245d68863e5734ef353b11ad01b248f.jpeg

  •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之后,曾经渡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他们朝夕相处、举案齐眉,花前月下、喃喃窃语。可是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却不得不忍痛离开家乡,去投奔赵明诚的妹婿,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散失大半。

  • 50da81cb39dbb6fd8422310651b5671c972b372f.jpeg

  •     李清照到达杭州后更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她再嫁张汝舟。之后又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这首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八咏楼位于金华八咏路,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熙十四年扩建。登楼远眺,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诗人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生动传神。

  • u=17831988,822906851&fm=26&gp=0.jpg

  •     可是景色依旧,而人事更迭。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千古风流的名胜早已不再逸兴壮采,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诗人顿生家国之愁。李清照经常在词文中写愁,比如她细数相思之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还有,她叹息自己孤苦无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再如,李清照中年孀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u=288746169,4267767096&fm=26&gp=0.jpg

  •    但是“江山留与后人愁”,这一句却从个人命运上升到国家的前途,更是令人心碎。可是即使她愁白了头发,也是于事无补,因为南宋朝廷根本就无心抵抗,每天都在歌舞升平,稍有风吹草动,就时刻准备逃跑。

  •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诗人说,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诗人以此讥讽不惜锦绣河山的南宋朝廷。张祜曾有诗“故国三千里”,怜惜宫人悲惨的一生;而薛涛更写过“壮压西川十四州”,抒写她晚年生活的安闲宁静。李清照博学多才,一定是受到了启发,创作了后两句,却更加耐人寻味!

  •     这首诗气势恢宏而又婉转空灵,虽历时八百年,余韵犹在,依然如此撼动人心。一首好诗总是能激励人心,让人们不忘过去,牢记兴衰,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江山留与后人愁”,说得多好!诗人知道自己一个女流之辈,即使有男儿雄心,也于事无补。但是她在悲痛的同时,一定是在内心深情地呼唤,后世一定要珍惜幸福生活,不要让屈辱的经历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