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八咏楼乃江南名楼,却是在去年考导游资格证才知晓,于是趁机登楼观景。
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建造,初名玄畅楼、元畅楼。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该楼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元皇庆年间(1312-1313)毁于火灾,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孟頫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八咏楼东侧为金华著名书院之一的蓉峰书院旧址。
阁内青铜雕塑,沈约与高僧智约雅聚八咏楼。
诗人艾青题写的“八咏楼”的牌匾。
八咏楼的后厅是李清照的史料陈列馆。。雕像上方悬挂着“一代词人”的书匾。历代文人雅士登楼赋诗者众,唯有李清照却独占城楼的三分之一,关键在于她写的《题八咏楼》是最有名的。
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天井里石刻----“打马棋”,不知如何下?
“八咏名楼”展厅,通过大型浮雕和沙盘模型,再现了金华“八婺首府”的盛况和八咏楼在金华的地标性意义。
后厅
楹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齐梁风月留高咏,吴越江山极大观。
碑廊里立着七块古碑。分别是朱大典碑、重建吕成公祠碑、重修宣圣庙学碑、丽正书院收支征信碑、创建长山书院碑记、《双调·水仙子》诗碑、《满庭芳》诗碑。
侧楼“千古风流”展厅和“诗赋满楼”展厅,通过微缩模型、场景画等方式,以八咏楼承载的人文精神为核心,着重展现了以沈约、唐仲友、李清照、朱大典等人为代表的“八咏名人”的题咏。
金华子城桐树门遗址,在八咏楼下。
八咏楼对面有八咏广场。
西流二水玻璃合,南去千峰紫翠围。----元·赵孟頫
楼压重城万井低,星从开阙下分辉。----王 柏《八咏楼》
广场中心沈约像,周围大理石雕“八咏”诗作。
婺江云飞
江对岸建造中的金华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