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20170817398274195705.jpg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云窗雾阁常扃。

  •  柳梢梅萼渐分明。

  •  春归秣陵树,

  •  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

  •  如今老去无成。

  •  谁怜憔悴更凋零!

  •  试灯无意思,

  •  踏雪没心情。”

  •  这首《临江仙》词,是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于建炎二年(戊申,公元1128年)来建康(南京)后所作,它描写了古金陵的春色,更多的是写了作者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

  •  曾经度过一段幸福日子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于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出生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士大夫家庭,山东济南章丘明水人。

  •  父亲是宋代学者李格非,著作颇富,其《洛阳名园记》很著名。母亲王氏,也善于写文章。

  •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宋代金石家,毕生醉心于金石书画的搜集考订,以所藏三代彝器及汉唐以来的石刻,仿欧阳修集古录例成《金石录》三十卷。

  •  他首先后任莱州守、淄州守、江宁(南京)知府。大观元年(丁亥,1107),赵挺之死,由于蔡京的诬陷排挤,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回到乡里青州(山东益都)居住。

  •  伉俪二人情深志合,一道搜集金石碑文、名人字画,共同勘校、整集签题。每于饭后,同坐“归来堂书屋”,一边品茗,一边指着堆积的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说中者为胜,先饮茶。李清照是个情专意笃的女子,即使与丈夫小别,她都要写诗作词以寄托思念之愁苦。

  •  据说一次赵明诚将负笈远行,李清照不忍别离,就觅锦帕书《一剪梅》词送赵明诚,词中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写下了许多情纯意深的脍炙人口的别离词。  

  •  李清照随丈夫南下建康 

  •  靖康二年(丁未,1127),金兵入侵,宋都汴京(开封)陷落,徽钦二帝被金人虏北去,康王赵构达到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权,庙号高宗,改元建炎元年(1127)。靖康之变,使国家遭受巨大灾难,李清照安定而充满学术气氛的幸福生活,也随之被打破。这时,李清照的婆母在建康病逝,赵明诚从山东淄州任上,奔母丧南下。

  •  建炎元年八月,赵明诚被“起复朝散大夫、秘书阁修撰”“知江宁府”(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  李清照从淄州回青州,从家中精选了十五车之数的金石图书,乘船南下,于建炎二年春抵建康赵明诚任所(今府西街)。

  •  横向蓝线,为府西街。

  •  宋朝周晖在《清波杂志》中说:“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这反映李清照在建康与赵明诚别后重逢,伉俪情深,尚有兴致尝雪吟诗填词。

  •  但从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来看,她亟盼朝廷能积极抗金、收复失土,救国于危亡,强烈的爱国情使她写出了“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患欠刘琨”及“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

  •  然而现实是,南宋小朝廷一味南逃,把靖康之耻忘得一干二净,人民对朝廷失望。在这种情形下,虽身处六朝古都佳丽地,亦无多少闲情逸致,有的只是忧国忧民和思乡之情,李清照怎能不发出:“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和“老去无成”的感叹呢!  

  •  女词人在建康写的《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词,就充分反映了她当时的心态,词云:“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  这首词写于传统的上巳节(汉以前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作者选材于赵明诚夫妇在上巳节宴请亲族的现实生活,寓国愁、家愁、乡愁于一体,抒发自己的愁思和慷慨。 

  •  晴天霹雳,丈夫病死建康

  •  建炎二年十二月,青州遭兵变,赵明诚与李清照辛辛苦苦搜集珍藏十多年,准备第二年运到建康的书物,全部化为灰烬,消息传来,夫妇二人惋惜不已。建炎三年(己酉,1129)二月,赵明诚被罢建康知府,移知湖州,未及到任,又遭罢免。

  •  六七月间,赵明诚夫妇暂住池阳(安徽贵池县),此时,朝廷又复召赵明诚知湖州。赵明诚赶去湖州赴任,时值盛夏,在途中中暑,病倒在建康。

  •  李清照闻讯后,十分惊恐,昼夜兼程赶三百多里路再次来到建康。丈夫得的是热症疟疾,服的却是柴胡、黄岑性寒药,雪上加霜,病入膏肓,虽经李清照多方请人医治,终因回天无力,赵明诚于八月十八日,在病床上绝笔而亡,年仅四十九岁。   

  •  赵明诚的死,对李清照如晴天霹雳,相依为命的终身伴侣、志同道合的艺术知己与自己永别了。她悲痛万分,挥泪埋葬了亲人,在祭文中说:“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  中年丧夫,使李清照受到重大打击。料理完丈夫后事,李清照得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差点病死。此后,她在词作里常常流露出对亲人的哀思。闰八月,也就是赵死后第二个月,宋高宗宠幸的御医王继先,要强行购买李清照带到建康的文物,幸得谢克家奏请,被皇帝制止了。

  •  在建康期间,李清照磨难重重,愁!

  •  这时,建康形势已紧迫,金兵要卷土重来,李清照无奈只得打发故吏携带行李物件,先去投在洪州(江西南昌)任职的赵明诚妹婿,自己随后再去。不料,洪州又陷落,带去的东西都丧失了。

  •  就在这窘迫的时刻,李清照又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传闻,说赵明诚死之前有“颁金通敌”嫌疑。事关重大,李清照惶惶不安,为了说明事实真相(赵明诚重病时,张飞卿学士带着玉壶去看望过他),此事被讹传为赵明诚用玉壶送给了金人。李清照一面带着铜器等物,追赶朝廷踪迹,“欲赴外廷投进”,倾其所有献给南宋朝廷;一面请人代为洗刷,幸亏得到亲戚中书人纂宗礼亟力从中斡旋,方才免去一场大灾祸。

  •  建炎二年至三年,李清照在建康期间经受重重磨难,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家破人亡,自己险些命赴黄泉,其生活的愁苦,精神上的创伤是可以想见的。正如她写的《声声慢》词中所形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怎一个愁字了得”。曲折多难的生活经历、山河破碎国家危亡的政局,给李清照的词风以巨大影响,其词风从锦宛秀逸转为挥洒苍凉。她的许多著名词篇,都饱含着时代和社会的深愁惨恨。包裹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南宋爱国词人一路,给辛弃疾、陆游、刘辰翁诸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  李清照的著作有《李易安集》《漱玉词》,可惜均已失传,现存的《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都是后人辑录女词人的一部分作品。李清照在绍兴年间(有说在赵明诚死后四年),整整出版了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并作了“后序”。 

  •   

  •  【 小链接】

  •  让李清照感觉很丢脸的事

  •  我们都背过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这首绝句写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时。

  •  李清照崇尚项羽的那种“士可杀,不可辱”的慷慨悲壮。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这里面有所指。她针对的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赵明诚。

  •  老公赵明诚估计让李清照非常郁闷和纠集。

  •  公元的1129年,这时候,赵明诚做江宁知府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御营统制官王亦这个人,在江宁城内起兵作乱。御营统制这个官位比江宁知府要低,但是他统御的兵力不归属于江宁知府,而是归朝廷直接统辖的,他要起兵作乱,这对于江宁知府来讲,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所幸的是赵明诚的部下,江东转运副使李谟,得到了这个要叛乱的消息,他赶紧就告诉了赵明诚。说来也很巧很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明诚已经拿到了调任湖州知州的调令。赵明诚的逻辑就是,我已经不再是江宁知府,我已经是湖州知州,所以,这里的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不管了。没办法,李谟果断地采取了措施,他预测叛军所要经过的街巷,设置路障,并且埋伏了兵将。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叛军在天庆观纵火,企图抢掠整个的市民。由于李谟安排在先,所以没让这些叛军得到什么好处。

  •  这天早上天放亮了,李谟就去向赵明诚汇报昨天晚上的情况,他去一看才发现,赵明诚居然和另外两个江宁府的高级的首长,昨天晚上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如果说赵明诚的不作为还有情可缘的话,赵明诚弃城而逃就有点丑陋和恶心了。三个高级首长在月黑风高夜,手脚笨拙的从城墙上顺下绳索,把妻儿老小包括赵明诚的心爱夫人李清照都放于城中置之不管,实在是过分。

  •  赵明诚因为这样的事情也被罢免了官职。不过,李清照最后还是原谅了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