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b8a1d3c8e645e78ecaced856746cba.jpeg

  • 北宋建国以后,太祖赵匡胤采用偃武修文的国策,经济、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可军队战斗力低下,国防虚弱。这一国策所造成的恶果终于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爆发。十二月,金军攻破汴京,将徽、钦二帝连同宗室、后妃、贵卿等数千人掳往北方,北宋灭亡。消息传来,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太守赵明诚和夫人李清照望着家中堆得满满的书籍、碑帖和古物,既恋恋不舍又惶恐不安。

  •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三月,赵明诚奔母丧来到南京,临行前夫妇俩认真仔细地挑选,只带上他们认为非常珍贵的东西,就这样还装了足足十五车。李清照留在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和她一起留下的还有十多间屋子的古籍、字画、器物,那是赵明诚用全部俸禄,花了二十多年心血博访搜求所得。李清照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打算来年春天全部装船运走。谁知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到处放火,李清照的宅第和留下的所有东西化为灰烬。在冲天的火光中,李清照匆匆南逃,于建炎二年(1128)春天到达南京。

  • ??2019-11-23??10.12.29.png

  • 江南的梅雨季节来了,阴雨连绵,到处湿漉漉的,庭中宽大的芭蕉叶整夜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李清照夜不能寐,“伤心枕上三更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芭蕉》)重阳登高,向北眺望,不知乡关何处,李清照此刻才深深体会了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思乡之情,“秋已尽,日犹长,仲室(王粲字)怀远更凄凉。”(《鹧鸪天》)秋天,尚在服孝期间的赵明诚被紧急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军政事务繁忙。“篆香烧尽,日影下簾钩”(《满庭芳.残梅》),深幽的宅院里,孤独的李清照觉得时光如此难熬。

  • ??2019-11-23??10.12.38.png

  • 国家破亡,山河飘摇,江南的春天还是如约而至。二月的江南,冰雪初融,处处透露春的消息。这是李清照在南京迎来的第二个春天。她写下了一阙《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这一年她四十五岁,在一天天明媚起来的春景里,正当盛年的李清照觉得自己老了。人们不敢相信这样沉郁的词作出自李清照笔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何等灵动!“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何等轻快!改变的不是词风,而是遭际。老去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情。

  • 在南京的时间久了,李清照设法排解乡愁,“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满庭芳.残梅》)南京成了她心中新的家乡。三月初三,上巳节到了,上巳节是洗浴宴饮、祓除不祥的节日,李清照把在南京城的亲戚召集起来。“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虽没有曲水流觞的热闹和风雅,也给李清照带来一丝慰藉,留下一丝暖意。“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同前)

  • 乡愁可以排解,亲人还能相聚,始终挥之不去的是李清照对时局的担忧。力主恢复中原的李纲被罢相,朝廷苟且偷安。南逃路上,李清照亲眼目睹各地叛变、投降事件不断,百姓孤苦无依。“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李清照诗句)刚到江南时,初春的江水夹着冰凌,透出丝丝寒意,更让人寒心的是,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竟寻不出荆轲那样的壮士,慷慨赴难,一去不返。

  • 南京,六朝故都。中华民族数次遭受异族侵略,中原沧陷时,这里成了中华儿女种族和文明新的栖息地。王朝更迭,不变的是他们挺拔的身姿,是他们投向中原的目光。东晋初年,每当天气晴好,南渡的中原士人就会相邀来到新亭饮酒宴乐。登高北望,常常有人叹息:“风景如画,山河却不是旧日山河!”大家暗暗流泪。见此情景,王导站起来对众人说:“我们应当尽力辅佐王室,克复神州,哪能像一群囚徒,哭哭啼啼!”言辞激切,神情凝重。当时江南的经济文化还很落后,北方部族虎视眈眈,王导励精图治,开拓稳固了半壁江山。西晋灭亡后,刘琨在与江东隔绝的后方长期坚守。在给亲友的信中,他说:“我每天枕戈待旦,决意枭除逆虏。”最后兵败被害。李清照喜欢凭吊南京的六朝遗迹。来到新亭,江风刮过林梢,她好像听到了王导的激昂陈词,好像看到了刘琨的不屈身姿。“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李清照诗句)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时人的鞭策。

  • ??2019-11-23??10.12.48.png

  • 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因处置兵变不力,被罢职。夫妇俩沿江而上,打算在赣水流域找个地方住下。船行经过乌江,俩人拜谒了西楚霸王祠。项羽塑像前,李清照心潮起伏。陔下兵败后,乌江亭长驻舟江边,恳求项羽回江东,项羽说:“我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悯我,我哪有脸面见他们。”说完拔剑自刎,血洒乌江。项羽和江东弟子同生共死的气节深深感染着李清照,一首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乌江》喷涌而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五月,他们的船到了池阳,赵明诚接到圣旨任湖州知府。当时宋高宗赵构驻驾江宁府神霄宫。赵明诚独自赶赴南京,面见皇上谢恩。暑气蒸腾中,赵明诚坐在岸上,把头巾推向头顶,露出额头,精神亢奋,两眼发光,向船中告别。随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看丈夫像换了一个人,李清照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 七月末,李清照接到书信,说赵明诚得了疟疾。李清照非常担心,她太了解丈夫了,赵明诚性急,不耐调养,得了疟疾,一定会服寒药。李清照连忙解舟而下,一日夜行三百里,赶往南京。果然如她所料,赵明诚服了大量柴胡、黄芩等寒药,疟疾没治好,又染上痢疾,人奄奄一息。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到了弥留之际,强撑着提笔作诗,搁笔而终。

  • ??2019-11-23??10.12.57.png

  • 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近三十年的相知相守,一朝断送。 “吹箫一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和赵明诚分手时的不祥预感,接信后的担心,舟船的奔波、劳顿,见到丈夫病重样子的担心,数日的陪伴照料。这一连串的煎熬和打击,李清照再也承受不起。安葬完赵明诚后,李清照生了一场大病,气若游丝。

  • 金兵南下,南京城形势危急,朝廷分遣六宫,城中纷纷传言长江要禁渡。李清照身边还有赵明诚留下的书籍两万卷、金石刻两千卷和其他器物。赵明诚妹婿李擢时任兵部侍郎,在洪州护卫皇帝,李清照派人把东西送往洪州。遵照赵明诚生前嘱托,李清照把少许轻小卷轴、珍稀书帖、自己钟爱的书籍和十多件青铜礼器搬进卧室,病中偶尔翻阅把玩。

  • ??2019-11-23??10.13.17.png

  • 秋天,桂花开了。花朵像金黄的小米粒,隐在绿叶中。李清照喜欢桂花的蕴藉。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山花子》)看着床边仅存的书画、器物,过去生活中的片段又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赵明诚年轻时就有搜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想当年,他们刚刚结婚,赵明诚还是太学生,每月初一、十五休假,就去相国寺古玩市场买回碑帖,再带点水果吃食。俩人将碑帖展开,相对赏玩,饿了就吃点东西,自称上古逸民。后来屏居青州十年,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收藏。每每得到一部书,俩人共同校勘,整理题籤。得到书画、古器也一起摩挲把玩,指摘瑕疵。每晚烧完一支蜡烛方才作罢。饭后无事,俩人常常煮好茶,指着满屋子书卷,说出哪件典故出自哪部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说中的才能饮茶。饮茶人得意大笑,茶杯翻倒怀中,泼得满身都是。看着狼狈的样子,俩人又大笑。

  • 金石研究、古玩收藏是赵明诚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事业,也给夫妇俩带来了很多快乐。现在,人去物散,李清照渐渐有了新的感悟。李清照刚到南京,一路上受的惊吓还未平复,赵明诚不急着抚慰妻子,反而在李清照带来的蔡襄书《赵氏神妙帖》上题跋。西楚霸王祠中,李清照感于项羽的节义,慷慨赋诗,赵明诚则很高兴看到唐《西楚霸王祠颂》碑,忙着拓录保存。赵明诚原也是一名干练的地方官员,做淄州太守时,因稳定地方有功,受过嘉奖。可任江宁知府后,在非常严峻的形势下,他不急庶物,不修武备。御营军兵变,赵明诚逃出城外,因此被罢职。李清照看在眼里,对于丈夫痴迷金石,少了往日的期许和附和。她渐渐觉得,一种爱好,无论怎样高雅,到了癖乃至迂的程度,对人都是一种拖累,爱好风月和贪恋钱财没什么两样。留在青州的东西被金人烧了,送往洪州的不知下落,卧室内的东西不知还能跟随自己多久。拥有就有失去,聚积就有散失,病中的李清照反而觉着轻松。

  • 建炎三年(1129)岁末,李清照拖着病愈后虚弱的身子,顺江而下,离开南京。南京城渐渐远去,钟山也只留下隐隐的轮廓,李清照依依不舍。“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浪淘沙》)


  • 李清照在南京停留了一年多时间,实不算长。但在这里,她深深体味了民族的苦难。她惊慌过、痛苦过,在不断的挣扎求索中,她汲取了这座城市的坚韧,以非凡的见识和气节,发出了警醒世人的声音。丈夫的离世几乎将她击垮,最终她走出悲伤,彻悟人生得失聚散之常,变得更加通达。在南京的日子虽然短暂,却是李清照生命中重要的篇章。惊鸿一瞥,胜过百年。

  •  

  • 程 明

  • 2014-08-21于佛城西路寓所

  • 2014-09-03改定于佛城西路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