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年前的济南城中,曾生活着一位老家博山的女诗人——赵慈。她生于康乾盛世,长于诗书之家,嫁入“簪缨之族”。这样的家庭背景,生活理应居于小康之上,但命运之神却和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她的一生,从中年开始即连遭厄运,致使穷困交加,老无所托,以致衣食不自给。

  •     “她的悲剧生活,竟是透过时间的河流和空间的迷雾,完完全全从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复制而来,被复制者,叫李清照。”在博山历史文化研究者李福源看来,李清照和赵慈均生于官宦之家,幼时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及大之后,父辈均为政治所害。更为重要的一点,二人之诗词均为当时之翘楚,而二人之名声又远较夫君为甚……

  •     最相似的一点,就是李清照和赵慈大半生的时光,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与赵慈“自折荷花带露归”的心语遥相呼应。

  • CgoOE1qk4qGAPFE6AAAu-73HviQ641.jpg

  •     赵慈所生长的博山赵家,本是地主家庭,到她父亲赵执信这一辈时逐渐沦落。不过,依靠祖辈留下的基业和荣誉,赵家的日子还算富裕。赵慈的母亲是赵执信的小妾,典型的江南贵族小姐,饱读诗书,善于诗词歌赋。在赵慈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总喜欢带着她写写画画,从没间断过。

  •     赵慈少时生活优渥,家学既深,天资聪颖,又对诗词情有独钟。清道光乙酉科举人孙崇坫在《断肠诗集序》里说,赵慈“少承家训,女工外即耽吟咏”“亲庭色喜,视为掌上奇擎”。赵慈“亲承指受”,各位兄长亲友也对她悉心栽培。

  •     自幼耳濡目染,加之心性聪慧,赵慈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诗词创作根基,写下了一些争相传诵、脍炙人口的诗词,显露出令人瞩目的文学才华。孙崇坫说:“余髫龄时,初知句读,即习闻孺人(指赵慈)之诗,盖里闬相连。”“虽妇人孺子亦乐为传颂也。”

  •     可后来,父亲触犯礼制,被革职回乡。当时京城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耿直的赵执信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当时心境可想而知。赵执信被罢官以后,赵家逐渐衰落。到赵慈出嫁时,竟无多少嫁妆陪送。十五岁那年,老天怜惜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赐予她一段好姻缘。经人介绍,嫁给了当时十七岁的济南儒生朱崇善,一位居住在大明湖畔的勤奋老实读书人。

  •     变化和转折在所有人生活中,时时酝酿着。“赵慈夫家为济南儒生朱崇善,朱家原本是大户人家,家道殷实。”据李福源介绍,朱崇善父亲朱绛历任永州府知府、广州按察使、布政使,惜好景不长,因病归里,六年后,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卒。朱绛去世后,朱家迅速衰弱,崇善弟兄十人,多落魄生活;崇善长成后,未入仕途,生活困顿,偏又祸不单行,一场大火将朱家化为齑粉。

  •     赵慈诗词中的感情基调,随着朱氏家族的日渐式微而由孤独逐渐转为凄凉。自此,赵慈的诗作,多哀怨之音。“西廊月转无人到,自折荷花带露归。”自折荷花,带露以归,写尽了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一个“自”字可谓是全篇的诗眼。诗中的“西廊”“荷花”似是描写了朱家园林之景。王培荀曾在《乡园忆旧录》中记载过朱家园林:“家有园亭之胜,好宾客,日以称觞赋诗为乐。学诗于渔洋,受知于山姜。作诗甚多,余家所有,特《枫香》一集。山姜摘其句云:‘三间竹子桐孙屋,一尺荷花蓼穗泥’。”

  •     经历种种变故,赵慈心中悲苦可想而知。于是,她将“悲忧侘傺之音一一寄之于诗”。其诗如何?“如空谷幽兰,无人自赏;如长松修竹,耐雪凌霜。”以至于孙崇坫忍不住评论说:“欧阳子有云,‘诗人少达而多穷,非诗能穷人,盖必穷而后工。’余初不谓然,迨阅历既久,每见词客骚人名重当时,声施后世,而历落嵚崎,往往令人读其诗而悲其遇,然不意闺阁中亦有此厄也!”

  •     赵慈著述甚丰,可惜“第以贫困,埋故纸堆中数十年,人无知者”。其孙朱时庵设馆于博山孙崇坫家时,曾拿出全集让孙崇坫赏析,并求孙崇坫作序。孙读后“竟窃不禁掩三太息”,遂慨然作序,此《断肠诗集序》所由来。


  • 相关链接(编者注)赵执信 

  • u=1706713580,140277883&fm=214&gp=0.jpg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主要作品 《饴山诗集》、《饴山文集》、《诗余》等。

    其家乡后于雍正十二年改为博山县,系今天淄博市博山区。赵执信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赵振业,明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以后,作过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议。叔祖赵进美,明崇祯庚进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赵执信的祖父赵双美,只是一个拔贡;父亲赵作肱,仅是一个增生。他的岳父是同里内秘书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的长子孙宝仍,其官职为光禄寺主事。他的岳母是刑部尚书王士祯的从妹。

  • 广交名士

  •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至二十八年(1689 ),赵执信在这期间创作的诗集定名为《闲斋集》,搜集诗歌有四十六首。其中地五言古诗《赠李生》通过对李生地临别赠言表达了作者对

  • 官场生活地厌倦和对未来政治风波地预感。五言律诗《蝉》,她描绘了蝉地生活地清苦,孤寂和环境地险恶,作者写 “蝉 ” 实际上是在写自己。 名士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非常赏识赵执信的才华,“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清史稿·赵执信传》)。一代诗宗王渔洋也心折其才和他相互酬答。“朝贵皆愿纳交,而先生性傲岸,耻有所依附,落落如也。故才益著,望益高,忌者亦益多”(黄叔琳《赵执信墓表》),“士以诗文贽者,合则投分订交,不合则略视数行,挥手谢去,是以大得狂名于长安”(陈恭尹《观海集序》)。戏剧家洪升更把他比作文采风流、光彩耀人的元代名士赵孟頫而引为挚友。当时文坛最负盛名的王士祯曾写诗赞道:“松花谡谡吹玉缸,挥毫三峡流春江。未论文雅世无辈,风貌阮何谁一双。”据《乡园忆旧录》载,其父赵作肱曾应试青州,点名人,学使呼至案前,称贺说:“不必作文,汝以子贵,受封编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