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这首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这首词里面的“锦书”二字到底由来何处呢?
这个词来源于《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这位苏蕙也是个奇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在织锦上绣下了八百四十字的回文书。所谓回文,就是正着读,反着读都可以成文,可见苏蕙文采之盛。也因此书是妻子思念丈夫而作,所以”锦书“二字就成了爱情。或是情侣之间寄托思念的意象。
在清代车万育所作韵文《声律启蒙·上卷·六鱼》中有这样的句子:“回文锦字窦滔书”,就是用了这个典故。
关于历代诗人词人在作品中引用“锦书”这个意象的,除了文首提到的李清照的《一剪梅》,还有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写给和离的妻子唐婉的,词中的“锦书”也是指夫妻间的相思之情,是说自己相思从此无处可寄,全词充满悲情色彩。
晏几道的《清平乐》: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这首词是晏几道托为歌女送别情人的作品,其中“锦书”指寄托情侣思念之情的书信。明明是送别满怀伤感之时,歌女却负气“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是不舍的深情化作绝望,因而表现得决绝。
梅尧臣的《闺思》:
望日赤如橘,游梁音信稀。愁心常似醉,春絮等闲飞。江鲚看将烂,芹牙吐尚微。何时凭燕子,寄取锦书归。
这首诗是典型的写春日思妇形象的诗,感情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相似,“锦书”同样是指寄托夫妻相思之情的书信。不过男性词人以女性口吻写思念情绪,到底是不如女性词人细腻的,看《一剪梅》和《闺思》落差太大了……
……
将“锦书”写进诗词的作品还有很多,都是用来寄托夫妻或情侣相思之情的,下次看到这两个字就可以确定这首诗(词)的感情基调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
相关知识链接(编者按):
窦滔
东晋时期人物,窦滔曾在晋朝廷任秦州刺史。苻坚攻占秦州后,闻知窦滔深为百姓拥戴,为安抚民心,便委任窦滔为秦州刺史。
但窦滔毕竟是前朝之臣,苻坚总有些放心不下。几个曾被窦滔申斥过的下属便趁机联名诬告窦滔密谋造反(另一说是“忤上”),秦王苻坚下令将窦滔抄没家产,并将他发配至沙州(今敦煌)服苦役。过了七八年,窦滔依然杳无音信。窦滔的妻子苏蕙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但也无可奈何,便将无限情思写成一首诗文,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然后用五彩丝线绣在锦帕之上,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璇玑图》。
苏惠 (十六国时期才女)
苏惠,字若兰,十六国时期东扶风人(现今陕西咸阳武功人),生于公元357年。若兰容貌秀丽,举止娴雅。她丈夫窦滔因厌战不从军令,被革职发配到流沙,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作了偏房。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苏蕙为赵妾之事赌气不从,窦滔只带着赵阳台赴任。苏蕙独守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寂寞难耐。她便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她将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织在八寸锦缎上。她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苏蕙派人把璇玑图送交窦滔。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完全读懂了其意思。窦滔派遣了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
璇玑图 (回文诗章)
璇玑图相传是前秦时期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窦滔之妻苏蕙所做的回文诗章,又常称为回文诗。
苏蕙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广为流传,她为寻回真爱所作的故事也流传到现在。导演陶江华也以璇玑图为话题,将其搬上荧屏,拍为电影。
武则天为《璇玑图》所作序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民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客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
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戌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营加棰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恨。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
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
苏氏所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之乱,文字散落,而独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以示将来也。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此外,还找到苏蕙的一个112字回文璇玑图,如下
去日深山当量妻夫归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妇嘱不身情贵
阳婆结夫配早织垂时思上何米语
倡发年夫与锦归去双少深柴夫谁
好伴奴迈回要凄可寒泪中久料我
岂赦寻文身孤本衣怜家上至别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归想天今枕日离
子天冷淡尚鹤谁更不久地同鸯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