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有不少的女作家。但像李清照这么出色的、成就这么高的恐怕绝无仅有。李清照的创作主要在诗词方面,由于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丈夫赵明诚去世,在兵荒马乱中,她大部分的金石收藏和诗词都已流失。
李清照所存的诗词已经不多,但是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词作,仍然奠定了她在词坛上的地位。她和柳永、秦观、周邦彦一道,成为了词的婉约一派的代表。他们和苏东坡、辛弃疾等豪放派,构成宋词的主流。
一般人谈起李清照的词,就会认为都是闺阁之作,多为儿女私情。但仔细读来,其词作内容比较广泛,反映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侧重点在南渡前后也是不同的。这里就李清照词做个简单是分析。
一、表现自然风光和愉快心情的豪迈浪漫之作
这些作品主要写作于青少年时期。李清照与闺蜜们踏青、郊游、采莲、划船、饮酒、嬉戏,吟诗作对,如有名的《如梦令》二首,就是这时期的心情写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面一首李清照由“沉醉”到“兴尽”,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少女们在荷花丛中划船的快捷情形,把水鸟都吓飞了。
后一首运用对话的形式,写出了少女憎恨风雨、惜花惜春的美妙心境。一句“绿肥红瘦”,形成了千古名句,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惆怅和往事的怀念之情。
抒写豪迈心情的还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成雾》,词作将屈原的《离骚》和庄子的《逍遥游》融为一体,表达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广阔胸怀。
二、对于离别的思念和孤苦生活的感伤
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突出两个时段,即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后生活,以及李清照一个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而且这些书写离愁别绪和孤苦无依的词作比较多,艺术也更臻于成熟,基本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词有《点绛唇》《一剪梅》《武陵春》《永遇乐》《念奴娇》等等,让我们来看看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一连串的叠字开头,韵脚又改用押入声韵,句式比较急促凄厉。金兵入侵,丈夫去世,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残酷的现实,使她不得不认识到自己的凄凉处境。词中既有对丈夫及往日生活的追忆,也有当时的无可奈何,把一种悲秋的心境写到了极致。
三、家国情怀和为数不多的借物遣怀
说起李清照的家国情怀的诗词,最有代表性的要属她的诗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另外还有词作《永遇乐》等。
《永遇乐》中记叙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和“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通过往日和今日的对比,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截然不同的时代,以及词人李清照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南宋词人刘辰翁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相对来说,李清照的咏物词也为人称道,计有近十首,而且基本都是咏花卉的。如咏菊、梅、桂、芍药等,这里举《满庭芳》为例,看看词人是怎么咏残梅的。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寞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摆脱了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俗套,而是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与梅花整体的赞语。“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的高雅,赞美了人们历经磨难仍对人生充满信心的的精神品格。
总之,李清照的词的内容,大多是对于大自然的爱,对于丈夫的爱,对于高洁花卉的爱,对于国破家亡和孤独生活的感伤。她的词摆脱了过去词作中红绿绮丽的美艳氛围,而以优雅的意趣,吟咏高洁的心情。所以清人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