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诗词讲求格律,必须具有音乐美。其语言是很难驾驭的,李清照却以惊人的才华,驾轻就熟地创造明白如话,清新流畅的诗歌语言,在宋词中别具一格,大放异彩。
李清照词从字面上看并不深奥,绝无晦涩难懂之嫌,大多数还是浅显的,但由于词人的精心选择、提炼,使这些语言通俗而雅致,常见而新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词人吸收了民间新鲜活泼的口语。如: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侧难留。(《凤凰台上忆吹箫》)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奇。(《孤雁儿》)
这些常话犹如说话,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可是蕴含深厚。大胆地把“也侧”、“没个人”、“不许“等等这些在当时看来粗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创造性地把正统文人鄙视的民间口语运用到词作中,达到了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其语言似拙实巧,情味隽永。因此,人们称李清照是词的本色行当第一。
其次,李清照词的语言锤炼而不见痕迹,工妙却出于自然。李清照的词明白如话,决不是直接口语所能达到的。是经过精心加工提炼的。锤炼而不见痕迹的典型的例子,首推《声声慢》一词中叠字的运用。在一首词中运用了这么多叠字,而又全无斧凿的痕迹,不禁令人叹止,所以引起前人的一致赞美。有的称许“《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二阕十余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为词家叠字之法。”
李清照词锤炼语言也表现在用典上,李词中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中变化而来的。可贵的是她用典那样自然妥贴,始终保持李词明白易懂的语言风格,从不用生僻难懂的典,即使读者不知出典,也能了解词意。
其三,李清照提炼文学语言的成功,还表现在创造了新颖的文学词汇。当传统的形容词不能充分表现事物的某种性质时,李清照善于从生活中自铸新语来生动描绘事物。如“宠柳娇花”、“帘卷西风”、“绿肥红瘦”等。确实李清照的炼字炼句,正是“大巧谢雕琢”(陆游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雅俗共赏,浑如天成。
李清照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在遣词造句。锤炼语言上不仅具有一般作家的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光彩,女词人善于捕捉心中特有的感受,创造出新颖别致,语意统一,声情并茂,音韵和谐,明白如话,平易通俗的文学语言。
三
从李清照词的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方法的总体看,李清照应属婉约派。清代王士桢说过,“婉约以易安之宗”,由此可见,李清照是婉约派之首。李清照作为文学史上有名的词家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我们再作深一步的研究。就会发现婉约只是李清照与其他婉约派词人风格的共性,清新含蓄才是其个性。
李词清新表现在内容上,李清照舍弃庸俗肤浅的描写,而代之以真情实感的抒发和对事物的深细体会,而且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表现这种真挚的感情。李词清新表现在语言上是锤炼了明白如话的诗歌语言。李清照扫除陈陈相因的用滥了的珠翠、脂、粉等字眼,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至今读来还是非常新鲜的,创造了全新的文学语言,浅显易懂,而又朴素淡雅,与浓艳香丽的花间词风截然不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欣赏李清照的词,犹如与一个熟识的老朋友谈话,在听她出自内心的倾诉。李词的名句是平淡已极的,但恰是这些名句,感人肺腑,给人以清新自然的鲜明印象。
含蓄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特点,特别是古典诗歌的特点,而李词充分体现了这种美学要求,所谓~“含蓄”的实质是“含蓄而蓄实”。李词正是虚与实的统一,既有客观的实在性,又有主现的虚灵性与朦胧性。她的词,既有赖于作者“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艺术概括,还有赖于“览者会其意”,凭借自己审美经验,去联想和想象,以体味词的意蕴。
寄寓性是李词含蓄美的显著特征。李词总是描绘生动的形象,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文学形象之中,她或赋景物以情感,或是使情感自然地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中自然流露出来。
曲折性是李词含蓄美的又一特征,李清照铺叙细描,曲折回荡。所谓“尺幅之间藏着无数曲折”,在委婉的表现形式中,压缩着词人感情的热流。
最后必须提及的一点,李词的含蓄美的妙处是适度性。它用言意外,味外味隐而露,曲而直,李清照在那些含蓄美的词篇中,或者赋予暗示性,或者在作者含蓄地形象描写的同时,直言自己的愁苦,使读者便于了解。
总之,李词通过自然素雅的文字语言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形象,使广大的读者体会到真挚的人类感情和含蓄不尽的诗意,其清新含蓄的艺术风格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李清照以其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参考书目:
1、《李清照》
2、《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3、《唐宋词风格论》
4、《古代文学探讨集》
5、《李清照研究丛篇》
6、《康震评说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