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词。提到宋词,人们便会很自然的想起苏东坡、辛弃疾和李清照。评价李清照的诗词艺术,应该从她的文学理念和个人风格上着眼。李清照能成为宋词的代表人物,说明她在词作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某种风格的代表。那么对于李清照的诗词艺术,我们该如何进行评价呢?

  • u=24381391,3796860389&fm=173&app=49&f=JPEG.jpeg

  • 在小编看来,诗与词是不同的文学形式。诗的发展与成熟在词之前。唐代是诗的成熟时期,而词大概在唐五代时期才开始出现,到宋代发展到兴盛时期。词在开始的时候,是诗人的一种业余爱好,所以,词又叫诗余。诗与词无论是在内容和题材上都是有分别的。诗言志,表现的是人生的大情怀,大境界。而词开始的时候,被称为“艳科”,也就写写风花雪月的个人小情怀。

  • u=4080507166,2463790449&fm=173&app=49&f=JPEG.jpeg

  • 到北宋中期,因为苏东坡的出现,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词的原有创作题材。把词的内容拓展到了原来诗的内容上。在苏东坡的创作中,不但诗可以“言志”,词照样可以。因为内容的变化,使的词的格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的原来多以表达委婉细腻情感的词,也可以表达慷慨深激越的豪迈情感。这样,词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传统的婉约派。

  • u=2472504051,2946802179&fm=173&app=49&f=JPEG.jpeg

  • 小编认为,如果想要评价李清照的诗词艺术,必须放在文学史的大环境中考察,这是简述宋词情况的原因。苏东坡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人,他的创作实践,对扩大宋词的内容,作出了贡献。从此之后,词就不仅仅是“艳科”了。李清照的艺术思想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她有一个著名的艺术理论是“词别是一家”,其意思是说,词在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之外,还要有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种独特,其实就是相对于“诗”说的。除了内容之外,还有音乐与格律上的不一样,词要协于音律,便于演唱等等。

  • u=3762999408,2082962742&fm=173&app=49&f=JPEG.jpeg

  • 按照这个观点,李清照曾把宋代的词人一一进行过点评,她说柳永:“大得声称于世。虽协于音律,然词语尘下”,她说张先、宋祁等:“虽时有妙语,然破碎何足名家”。她评论苏东坡:“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她的评论,是以婉约派的标准为唯一评判标准。她所指出的各家缺点,也都是一语中的。但她对苏东坡的批评,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词的曲子都已失传,我们现在是读词,而不是唱词了。正是由于李清照持这样一种艺术观点,所以,在她的创作中,诗和词的内容是绝对分开的。

  • u=244384160,2225507935&fm=173&app=49&f=JPEG.jpeg

  • 词所表现的都是离愁别绪,闲情逸志。而诗是表达大体裁的。李清照的诗,水平也是很高的。只是因为词名盖过诗名,所以流传的不多。在小编看来,她的诗词,对当时朝廷的影射是很明显的,评价这样的问题,李清照不用词,只用诗,这是由于她的文学艺术观点决定的。与她差不多同时的辛弃疾就与他不同,接受了苏东坡开创的风格,使得豪放派走向壮大。辛弃疾的词中,就有许多论史的内容。所以李清照的词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这种体裁的特点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现最细腻的情感,最丰富的形象。

  • u=597515681,3926181232&fm=173&app=49&f=JPEG.jpeg

  • 我们们看看她的诗词,没有使用生僻字,没有一个用典。只要认识几个字就能读懂。但表达的感情又是非常细腻。能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最丰富的情感,非高手不能。婉约派有许多大家,宋代就有柳永和秦观。他们二人虽然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在艺术水平上,比李清照终归还是稍逊一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能用十二个字,写的有人物,有动作,有神态,有情感,有故事。而能以如此简单的词语,写出这么丰富内容的人,定然也是高手中的高手。

  • u=454672087,2343137566&fm=173&app=49&f=JPEG.jpeg

  • 所以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李清照的这种风格,被称为“易安体”,辛弃疾的作品中,就有一些注明是“效易安体”,简单说,就是按李清照的风格仿写的,从这儿也能看出李清照的影响力。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否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