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个人词史犹如两宋间知识分子们的一部心灵史,因其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赢得了后世无限的尊敬。
而今,翻看李清照的词作,仿佛是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心路,重新探寻她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本文摘选自宋词解读经典《花千树:宋词是一朵情花》。
能够在男权社会冲破层层障碍迸发出自己独特光芒,并在千年之后巍然屹立于整个中国文学史而毫无逊色的才女,李清照当属第一。
历来对李清照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其人生经历与词学成就之关系的研究上。跟李煜情况类似,人们习惯把李清照的词作划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尚属北宋,词作风格活泼秀丽,典雅浪漫,多为清秀婉约的闺阁词。后期,进入南宋,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双重悲剧,李清照的词风转为沉郁哀婉,常以婉约笔调写悲愤情怀,词学成就极高,被誉为婉约词宗。她的个人词史犹如两宋间知识分子们的一部心灵史,因其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赢得了后世无限的尊敬。
而今,翻看李清照的词作,仿佛是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心路,重新探寻她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宋大家闺秀李清照自由浪漫的青春,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少女不知愁”阶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两首《如梦令》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场景,类似的生活。没事儿约几个闺蜜或亲友出去郊游,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回来睡到自然醒。醉了有人帮忙醒酒,醒了有人伺候梳妆。闲来无事就跟丫鬟斗嘴扯闲篇儿,完全是无拘无束的快乐青春。试想,美食(吃酒)、旅游(泛舟)、睡到自然醒(浓睡不消残酒),实现“公主梦”(卷帘人)……这一系列的节奏很容易看出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的宽裕和舒心。这一时期的词作,如檐下风铃,随风起落,飘出清脆欢乐的声音;又如裙上缀着的环佩,叮当作响,一路荡来暗香款款,笑语盈盈。除以上两首《如梦令》外,最神采飞扬并具青春风貌的便是《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如果时光能够剪出一部电影,那李清照肯定是最好的导演。这首《点绛唇》不写荡秋千时的快乐,而直接从荡完秋千后的快乐神态开始写起,镜头感十足,时间线清晰。荡秋千时累出的薄汗将衣服都弄湿了,额上点点汗珠,如初春花朵上滚动着的晶莹露珠。早春的花园里,露浓花瘦,妙龄少女笑靥如花,从心底里送出层层喜悦来。正在这个闲散的时刻,忽然撞见一位陌生的客人,来不及穿鞋,只好穿着袜子疾走。头发由于刚才荡秋千弄散了,发钗松松地坠下来。觉出自己窘态毕现,所以害羞地跑开。结果走到门口,又不禁想再看看来客的样子,倚门回首,以低嗅青梅的姿态掩饰自己对来客的好奇。短短一首小词,天真纯洁浪漫矜持的少女形象立时变得活灵活现,其间的娇羞和钟情更是展现了初恋的怦然心动。所以,有人推测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初相见时。
赵明诚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赵挺之曾做过当朝宰相,烜赫一时。据说,赵明诚曾有过“做梦娶媳妇”的经历,事情发生在父亲赵挺之正欲为其择偶的时候。赵明诚有一次午睡,梦见读一本书,醒来后书里的内容都不记得了,唯独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赵挺之听后便开始给儿子解梦:“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而这“芝芙草拔”是“之夫”。所以,赵挺之断言,儿子将来必是“词女之夫”,所娶之人肯定是文词皆佳的才女。后来,李格非将自己的女儿嫁过来,赵明诚果然娶了光耀千古的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和赵明诚虽都出身官宦之家,但经济情况一般。尤其是赵明诚酷爱古玩善本、奇珍异宝,所以两个人的钱财多用来置办金石,生活上很俭朴。但家庭的幸福并不取决于粗茶淡饭还是锦衣玉食,在这种知识分子夫妻眼里,志同道合远比富甲天下更令人感到幸福。
关于他们生活的描绘,已经化成一幅幅夕阳中优美的画卷。那些饮茶助学的笑谈,也变成后世琴瑟和谐的典范。传说那时候,他们经常在日暮黄昏品茶读书,其中一人讲出典故,另一人要说出典故来自某书某卷,甚至某页某句,胜者可以先饮茶。有一次,赵明诚输了,李清照饮茶时憋不住喜悦,“扑哧”一笑,茶没喝到,还把前襟泼上了茶水,结果夫妻俩笑成一团,乐到翻天。
古人常常认为“生得好不如嫁得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都是生在钟鸣鼎食大富大贵之家,但她们都没有好结局。元春被深锁宫门,骨肉离散难得团聚。迎春更是遇人不淑,惨遭虐待,嫁人不到一年便家暴致死。探春精明能干但远嫁他乡,终是无依无靠。宝钗更不用说,顶着二奶奶的头衔,后半生注定独守空房。所以,虽然所谓“嫁得好”这种事没什么标准答案,但幸福度肯定是衡量好姻缘的重要指针。就此来说,李清照的婚姻的确是比较成功的。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的时候,已经在北宋词坛声名鹊起,算是颇有名气的才女了。嫁给赵明诚之后,二人互相欣赏,彼此爱慕,词赋唱和,勘校诗文,收集古董,是同舟共济的柴米夫妻,也是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所谓“佳偶天成”恐怕指的就是他们这样的夫妻。如果按照封建思想的主流调子,将“女人的嫁人”比作“第二次投胎”,那么李清照“这一世”的生活算得上丰富多彩而又五味杂陈。
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李清照思念丈夫,闲愁万种涌上心头,只好填词解闷,遥寄相思。这段时期的作品,因较少女时期的生活丰富了些,词作也增加了些少妇的忧愁。但总体上说,多属内容浅近、语言清新的类型。李清照也从擅长的小令渐渐转型,开始尝试中调的创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从清秋的景色起笔,红藕香残,在这清冷的秋天,独自登舟。雁字空回,无人寄锦书。满月正圆,望月的人却没有团圆。下片直写“花自飘零水自流”,年华如水,所谓青春与爱情都是有缺憾的,一种淡淡的悲凉渐袭心头。而在这清冷幽静的环境中,她始终相信丈夫也在这样思念着自己,这“相思”一化为二,两个人共同分担。想到此处,她心里又约略得到些宽慰。但这离愁别绪始终无法化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结尾两句对仗工整,眉头上放下的闲愁又被自己放回到心上,更坐实了“此情无计可消除”。全词流畅自然,意境清雅幽怨,艺术感染力极强,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与赵明诚离别的日子里,李清照创作了很多类似的词作,愁绪万端,相思绵绵,佳作连连。据说,有一次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赵明诚接到词函之后,自叹弗如,觉得李清照写得实在好,心里非常惭愧。但是男人的自尊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连续奋斗了三天三夜,一口气写了五十首,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混在其中,请朋友陆德夫来鉴赏。陆德夫玩味再三,说这里面只有三句写得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老陆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一看,全都是李清照写的,跟他没什么关系。当然,这只是元代《琅嬛记》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但故事的背后似乎也暗示了赵明诚对李清照才华的认可和钦佩。
古代社会中,男尊女卑,多数男人都瞧不起女人,哪怕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在男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件玩偶,很难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承认,遑论所谓的尊严和价值。但李清照夫妇生活的北宋,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宽松,加上赵匡胤登基后曾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杀诤臣,不杀读书种子”,促成了尊重文化的积极风气。李清照出身望族,满腹经纶,词学水平早已得到全社会的公认,所以赵明诚以李清照为荣,赞赏爱妻之事便成为后世的美谈。此事若要放在理学禁锢已然横行的南宋,赵明诚的做法转而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所以,作为一代词人,李清照能够有如此浪漫的生活和幸福的婚姻,既得益于自身的才华横溢,也有其社会历史提供的契机。
在历史螺丝松动的时期,北宋的繁荣和自由滋润了她的秀美和温柔,给了她怦然心动的爱情,琴瑟和谐的婚姻。她从亭亭玉立不识愁滋味的少女,长成为闲愁万种却又家庭幸福的少妇。虽然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挺之因为政治原因屡遭宦海沉浮,她亦提心吊胆跟着时喜时忧,但大多数时候,有赵明诚遮风挡雨、温柔呵护,她的生活还是乐多于苦,喜多于忧。
然而,正当李清照用心享受生活的赐予时,历史开始急转直下,她人生的天地也随着历史的扭转而晃动起来。
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金人一路南下的铁蹄,踏碎了王朝,踏碎了山河,踏碎了李清照的悠闲和快乐。这位旷世才女从此被卷进大时代的漩涡,开始了落花随流水的漂泊生活,不得不开始了又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
北宋灭亡后,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各地叛逃开始激增,李清照和赵明诚为避祸患也开始南下。鞍马劳顿,道阻且长,二人收藏的珍宝金石古玩字画,开始不断散落。国破之悲,丧宝之痛,都让李清照感到彻骨的哀伤,词风也从清雅秀丽转变成压抑愤懑。当她和赵明诚逃难路过乌江,想到当年项羽的豪迈,再看看眼下南宋的懦弱,不禁气愤异常。李清照有感于此,写下脍炙人口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简练的语言,通俗的意境,豪迈的气魄,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愧为女中大丈夫!
不幸的是,面对如此坚强的李清照,命运的摧残并未止息。当李清照还没有从亡国之耻、丧宝之恨中抽身出来的时候,她的生活再次迎来了一轮痛苦的洗礼。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忽然病逝。这一年,李清照已经四十六岁,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大时代的风雨飘摇,小家庭的灰飞烟灭,让李清照的生活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她从名门贵妇一落而为孤独悲惨的寡妇。
更让人揪心的是,赵明诚刚刚去世就受到诬陷,有人说他生前曾将珍贵文物献给了金人,有通敌叛国的嫌疑。对大多数中国文人来说,“清白”二字实在比生命还要尊贵。李清照听到消息后,为了尽早证明丈夫的清白,获得皇帝的信任,她带着夫妇俩全部的家当,一路匆忙南下,追赶远去的朝廷,急急忙忙去给国家献宝。她遭遇过抢掠、偷盗,金石古玩也在漫长的路途中不断散失。兵荒马乱中,李清照孤身一人,几度出生入死,身心备受煎熬。然而更令她痛心的是,无论李清照怎样努力,朝廷军队的逃跑速度永远比她追赶的速度还要快,每到一处,她都发现军队刚刚逃走。
建炎四年(1130)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后来创作的《渔家傲》便成为她毕生词作中最为豪迈的一首。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将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意象都囊括在自己笔下,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借“梦游”这样的形式,与天帝进行问答,痛诉心中的愤懑,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抒发了自己的豪迈之情,倾诉了远大的志向。梁启超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李清照后期词作多感怀伤时,笔调沉郁伤痛,该篇是少有的豪放之作。